乐队真的是“濒危物种”吗?( 二 )



乐队真的是“濒危物种”吗?
文章插图
在Maroon 5和Imagine Dragons越来越火的同时,乐队在市场上却日渐式微。《卫报》的一篇文章所说,欧美排行榜前列越来越难看的乐队的身影,就连一些音乐节上,乐队的地位都大不如前了。以科切拉音乐节为例,乐队比例近年来逐年减少,相反,说唱歌手、R&B;歌手、独立艺人的数量则逐年增加。
本文落笔的此时此刻,在Spotify的全球最热50歌曲排行榜上,有Rap、有Reggaeton、有Pop、有K-Pop,但一首正经的乐队歌曲都没有。
B 融合虽说,乐队不等于摇滚乐,但从1960年代开始,摇滚乐队在乐队形态中占据了统治性的位置,并由此影响了一代代的年轻人。组乐队玩摇滚,对于年轻人来说,曾经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乐队真的是“濒危物种”吗?
文章插图
我读书那会也想过要组一支朋克乐队,而老朱最近则在学习弹吉他。老朱比我Rock N’ Roll,曾经,他一言不合就“干”,卷起袖子加油干的“干”。
因为喜欢Exile Parade,他主动要求帮Exile Parade做海外运营,并且把Exile Parade带来中国办了几场巡演,并因此跟Owen Morris成为莫逆之交。十年前,他还把几支中外乐队带进内地办巡演,一口气跑了全国十几个城市,演了几十场。
在老朱看来,21世纪以来,流行音乐的发展,表现出了明显的“融合”是音乐的趋势,曲风或形态,并不是很重要。“现在的年轻人,一个人就能完成多种乐器的演奏,对他们来说曲风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事实上,从Linkin Park开始,乐队的融合倾向表现得越来越明显。Hip-Hop和电音两种21世纪的强势元素,对乐队形态的改造变现的尤其明显。

乐队真的是“濒危物种”吗?
文章插图
提到自己乐队的曲风,Adam Levine直言不讳的承认,Maroon 5从一开始就融合了Hip-Hop和R&B;等各类节奏音乐,“我们真的不摇滚。”
近年来当红的乐队,比如Imagine Dragons、The 1975和Twenty One Pilots,作品上都存在很明显的融合倾向。
这大概是为什么受欢迎的乐队口碑都不太行的原因,因为,他们的音乐听起来,跟过去的乐队相去甚远。比如Imagine Dragons的热门金曲《Thunder》,说是EDM,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融合”的原因,当然跟市场变化有关。Hip-Hop和EDM的起势,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乐队的创作轨迹。这其中有对市场的迎合,也有个人趣味使然——Twenty One Pilots的成员说自己从小就是听Hip-Hop长大的,免不了会把Hip-Hop融合进来。

乐队真的是“濒危物种”吗?
文章插图
Twenty One Pilots
除了流行曲风带来的变化外,DAW(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数字音乐工作站)的迭代也影响着音乐创作的变化,随着软音源越来越多的被采用于创作中,高度依赖真实乐器伴奏的“乐队”因此发生变化。
受影响最大的,可能是摇滚乐队。Kiss乐队成员Gene Simmons认为,摇滚乐已经死了,因为年轻一代都在家里用电脑搞创作了,弹吉他的人越来越少。在Gene Simmons看来,吉他是乐队的灵魂,吉他的失宠决定了摇滚乐的失宠。
C 嬗变乐队是什么?乐队是一种高度社交化的多人协同表演或创作,是音乐表演场景中最基本的社交单元。你甚至可以认为,乐队本身就是一个社交媒体,社交的结果同样是生产内容、输出信息。
老朱认为,社交场景的变化,也深刻改变着乐队生态。“组乐队意味着大量的线下社交,而且在社交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各种问题。在线上社交还不太发达的年代,一切顺理成章,但在高度发达的社交网络时代,就不一样了。”
从生产到传播,这个时代给了个体生产者太多便利,DAW带动的卧室创作的普及,流媒体和社交网络给歌曲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
在当下的大环境下,相比乐队,个人生产者有着更多的优势。“一支乐队,从排练到创作到歌曲录制,整个协作生产的过程有一个较长周期,个人则随时可以创作,随时可以发歌。”老朱说。
而且,社交网络时代推崇的是自我表达,个性化的自我表达为个体带来大量的粉丝,同时,又反过来不断强化表达上的个性化。
研究Z世代的学者罗斯·伊文思(Rose Ewens)指出,对于从小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Z世代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自我表达带来的快感,相比团队协作,他们会更倾向于经营自我。

乐队真的是“濒危物种”吗?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