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张辅:最后一战,他“败”得无可奈何( 二 )


香饽饽:被争夺的英国公
张辅战功卓著 , 无论在军中还是在朝廷中都很有声望 。 所以 , 对于皇权来说 , 他就是一个必须争取的“香饽饽” 。
永乐二十二年(1424) , 明成祖在北征的归途中突然驾崩 。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 他把军权托付给了张辅 , 下令“诸军悉受节度” 。
明成祖此举算是“临终托孤” , 而张辅也不负所托 , 坚定地站在了太子一边 , 配合阁臣的谋划 , 保证了皇位的顺利传承 。
在仁宗一朝 , 张辅因为有定策之功 , 受到了更多的优待 。 仁宗命他掌管中军都督府事务 , 进封他为太师 , 并且给他发放两份俸禄 。 值得一提的是 , 当时百官支取俸禄都要到南京 , 但是仁宗特许张辅就近在北京支取 , 这也是仁宗给张辅的特恩 。 虽然享受特恩 , 张辅仍然恪尽职守 。 成祖丧满后 , 仁宗上朝时仍然戴素冠、穿麻衣 。 他发现群臣之中只有张辅和杨士奇仍旧身着麻衣 , 因此对张辅的“知礼不逾矩”更加敬重 。

名将张辅:最后一战,他“败”得无可奈何
文章图片
张辅不仅是皇帝倚重的对象 , 对于觊觎皇位的人来说 , 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笼络对象 。 比如 , 汉王朱高煦 。 仁宗临朝不到一年就病逝了 , 汉王朱高煦想趁机武力夺取皇位 。 对他来说 , 如果能够争取到张辅的助力 , 那么此事几乎就成了大半 。 朱高煦和张辅都是靖难功臣 , 有一起征战的经历 , 平日里也有书信往来 。 如今 , 朱高煦已经下决心起兵谋反 , 第一个要拉拢的自然就是张辅了 。
他迫不及待地派人秘密去到张辅家中商议 , 没想到张辅迅速扣押下秘使 , 并且向宣宗举报了汉王造反的图谋 。 之后 , 宣宗亲自领兵征讨汉王 , 张辅受命扈从 。 因为此次平叛有功 , 宣宗赏赐张辅加禄米三百石 。
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 , 张辅不光在战场上立功无数 , 而且在几次皇位交接的过程中 , 他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凭借这些功劳 , 他已然成为明廷群臣中的领袖人物 。
老英雄:谁决定了他的退场?
张辅纵横大半生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他必然会在朝堂上逐渐隐退 。 然而 , 有一种退场 , 是他没想到的 。
首先是交趾的问题 。 宣德年间 , 因为交趾反复叛乱 , 耗费了朝廷太多的精力 。 明宣宗和大臣商议后决定放弃交趾布政司 。 这让张辅大为不满 。 因为对他而言 , 交趾这个地方花费了他太多的心血 , 也并非不能战胜 。 但是 , 虽然他极力争取 , 最终也没有改变宣宗的决定 。

名将张辅:最后一战,他“败”得无可奈何
文章图片
第二 , 兵权被夺 。 宣德四年(1429) , 宣宗下诏解除张辅都督府的职务 , 在解除了兵权后 , 又晋升他为光禄大夫左柱国 , 命他朝夕在左右侍奉 , 谋划军国大事 。 这番操作明升暗降 。 即使如此 , 张辅仍然和朝廷中的其他大臣同心辅政 , 促成了“仁宣之治” 。
第三 , 在朝廷中受到排挤 。 英宗时 , 太监王振仗着皇帝宠信 , 在朝廷中只手遮天 。 朝中文武不敢得罪 , 纷纷噤声 。 只有作为四朝老臣的张辅尚能制衡王振一二 , 但他也因此受到王振的记恨和排挤 。
正统十四年(1449) , 瓦剌也先率军入侵 。 王振唆使英宗亲征 , 张辅奉命从征 , 却没有领兵之权 。 这里 , 史书中用看似平淡的语气写出了一句扎心的话:“辅老矣 , 默默不敢言” 。 张辅 , 这位叱咤疆场多年的老将 , 一生中亲历无数战火 , 此时身在战场却不能指挥将领拼杀 , 这于他会是怎样一种滋味?
在之后的土木堡之变中 , 明军惨败 , 75岁的张辅殉身兵难 。
名将张辅:最后一战,他“败”得无可奈何】战场上的或胜或败、高歌凯旋或是马革裹尸 , 本来都是将士的宿命 。 然而 , 张辅这位战场上的老英雄 , 却在最后一战中 , 败的有些无奈 , 又有些潦草 。 无论如何 , 这样死去 , 一定不是他想要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