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台湾史:此人死后,多灾多难的台湾终于迎来短暂的稳定与和平( 二 )


大明在此驻军 , 倭寇会进犯 , 大明撤除了台湾的守军 , 倭寇只会愈发猖獗 。 而且在撤掉了台湾的行政建制以后 , 明朝的海盗、逃犯纷纷将宝岛台湾当成躲避法律制裁的天堂 , 犯下重罪的恶人纷纷云集于此 。 明朝海军为了抓捕这些逍遥法外的恶棍 , 不得不在内陆与台湾之间往返 , 依旧被耍得团团转 。 在陆地上打了半辈子仗的朱元璋 , 在台湾问题上显然缺乏远见 , 做出了相当愚蠢的决定 。

宝岛台湾史:此人死后,多灾多难的台湾终于迎来短暂的稳定与和平
文章图片
当然 , 朱允炆的家教老师黄子澄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糊涂蛋 。 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 , 他绝不是什么雄才伟略之人 。 在靖难之役爆发后 , 作为兵部尚书的黄子澄虽忠于建文帝 , 但却经常帮倒忙 , 最终害的朱允炆丢了爷爷传下来的皇位 。
朱元璋并没有见到海禁政策的遗祸 , 因为在这项政策施行后没多久 , 这位开创了大明王朝百年国祚的开国皇帝便伸腿瞪眼驾鹤归西了 。 可他的孙子朱允炆还活着 , 所以他要替爷爷承担海禁的全部后果 。
1401年 , 正与四叔打仗的朱允炆 , 被日本人狠狠地捅了一刀 。
这年八月 , 倭寇故技重施 , 以台湾岛作为根据地 , 对广东、浙江、福建地区进行掠夺 。 当时 , 朱元璋所留下的“篱笆”早已被拆毁了 。 靖难之役进行到白热化阶段 , 朱允炆将所有兵力都调度到南方对付朱棣 , 哪有闲暇照顾沿海?
为数不多的大明海军 , 被倭寇牵着鼻子走 。 史料记载 , “兵至倭退 , 兵退倭兵复又来” , 这样的游击战一共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 。 在此期间 , 宁波、温州、泉州、惠州、海口这五大城市纷纷遭到劫掠 。
我们无法推测倭寇的掠夺对朱允炆政权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 在靖难之战爆发的同时 , 朱允炆却被倭寇抄了大后方 , 真应了那句屋漏偏逢连夜雨 。 在后来的战争里 , 朱允炆派向战场的主力军遭到燕王军的剿杀 , 局势朝着一边倒的方向发展 。
最终 , 年少的朱允炆没能挽回败局 , 输给了自己的亲叔叔 。

宝岛台湾史:此人死后,多灾多难的台湾终于迎来短暂的稳定与和平
文章图片
靖难结束 , 雨过天晴 , 朱允炆却再也没有机会补漏洞了 。 此时的天下虽然依旧姓朱 , 但掌权人却从朱允炆变成了皇叔朱棣 。 朱元璋留下的弊政仍待解决 , 所以补漏的重任便落在朱棣的头上 。
朱棣的皇位虽然来路不正 , 但从能力和抱负来看 , 他是一位相当合格的皇帝 。 永乐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 , 使得大明王朝的综合国力稳步提高 。 在面对倭寇问题方面 , 朱棣的举措亦比朱元璋聪明得多 。
一方面 , 朱棣对日本开展“外交攻势” , 通过“朝贡贸易”之中的巨额利益 , 朱棣赢得了日本高层的支持 。
与此同时 , 朱棣对进犯中国的日本倭寇采取了相当强硬的态度 , 先后对倭寇进行了多次大规模剿杀 。 主动出击取得的效果永远好过被动防守 , 在一次次的剿杀中 , 明军多次击溃倭寇 。
宝岛台湾史:此人死后,多灾多难的台湾终于迎来短暂的稳定与和平】永乐十七年 , 辽东望海窝一战中明军全歼了两千名入侵的倭寇 。 这场恶战 , 直接使日本倭寇死伤惨重 , 同时在日本浪人心中埋下深深的梦魇 。
可以说 , 在朱棣在位期间 , 日本再不敢纵容倭寇生事 , 只能规规矩矩地与朱棣做生意 。

宝岛台湾史:此人死后,多灾多难的台湾终于迎来短暂的稳定与和平
文章图片
对于“篱笆”外的台湾岛 , 朱棣也十分上心 。 永乐年间 , 郑和奉命七下西洋 , 其中 , 有五次是以台湾作为中转站的 。 期间 , 郑和不但登岛补充淡水和补给 , 更是会见了当地的高山族首领 。 在与部落首领进行友好会晤的同时 , 郑和亦不忘向其宣示主权 。
朱棣对日本当局采取了软硬兼施的策略 , 在双方维持着“朝贡贸易”互惠互利的同时 , 朱棣派遣使者向足利义满传达了一句话:“澎湖 , 小流求之民 , 皆朕子民 , 不可欺也 。 ”
简而言之 , 在永乐帝当权的这段时间里 , 明朝国力日渐强盛 。 值此之际 , 日本的“南北朝”之乱也宣告结束 , 日本形势恢复稳定 。
经历了长久战乱的日本百废待兴 , 为了能够休养生息 , 当局不敢继续纵容倭寇 。 在这种情况下 , 多灾多难的台湾终于迎来短暂的稳定与和平 。
参考资料:
【《明史》、《明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