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自作孽者不可活:清政府是如何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并因此亡国的?

"东沟海战天如墨 , 炮震烟迷船掀侧 。 致远鼓楫冲重围 , 万火丛中呼杀贼 。 勇哉壮节首捐躯 , 无愧同胞夸胆识 。 梁宏立志果不虚 , 生当封侯死庙食 。 "
甲午海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战争 。 了解清朝末期的时局就不能不提甲午海战 。 鸦片战争扯下了清王朝强大的面纱 , 而甲午海战则是彻底摧毁了清王朝在东亚地区作为宗主国的地位 。

慈禧|自作孽者不可活:清政府是如何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并因此亡国的?
文章图片
▲"甲午海战"场景画作
天壤之别
清军不重视海军建设 , 海军事实上已经出现了落后的局面 , 另一方面日军的强军政策在不断地扩充着自己的海军实力 , 此消彼长之间 , 清军和日军的差距越来越大 , 除了装备训练上有差距 , 双方的态度也是天差地别 。
日军方面 , 从明治维新伊始 , 日本就树立了明确的目标 , 就是争夺东亚地区的主导权 , 能够取代中国成为宗主国是日本最高的战略目标 。

慈禧|自作孽者不可活:清政府是如何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并因此亡国的?
文章图片
▲战争前夕的日本船只
从孝明天皇到明治天皇的操作和努力 , 德川幕府的势力被清除 , 最重要的是内部各大氏族重新洗牌 , 把内部矛盾的问题压到最低 , 而且对外的扩张政策进一步的缓和了国内的矛盾 。 怎么样吃下朝鲜半岛成了重中之重 , 日本举全国之力押宝海军 , 已经把扩张侵略写在了脸上 , 这也引起了清王朝的注意 。
权力的游戏
清王朝方面 , 汉族势力在李鸿章的发展下如日中天 , 李鸿章非常担忧中日之间会爆发战争 , 因为这是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争 。
李鸿章在心里不停地盘算着各种结局 , 战争无非是胜、败、和三种结局 , 但是每种结局带来的影响却是截然不同 。

慈禧|自作孽者不可活:清政府是如何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并因此亡国的?
文章图片
▲李鸿章出访旧照
日本不成功便成仁 , 因为这一次扩张日本已经是举全国之力 , 如果不速战速决 , 陷入消耗战 , 全国将会陷入到不可避免的衰退 , 而且内部的矛盾也会卷土重来 。
但是对于权倾朝野的李鸿章而言 , 他的选择更为艰难 , 平局对于李鸿章来说是最好的结果 , 但是恰恰相反 , 胜利时最差的结果 。 这种出人意料的战略选择实际上和李鸿章个人不无关系 , 李鸿章是清王朝体系最忠实的捍卫者 。

慈禧|自作孽者不可活:清政府是如何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并因此亡国的?
文章图片
▲清末湘军士兵旧照
如果战争失败 , 自身的势力势必会急转直下 。 但是一旦胜利 , 就会出现更加棘手的局面 , 气势正盛的汉军在平定太平天国、收复新疆之后自信爆棚 , 甲午海战如果再次胜利 , 汉军的合法性将彻底超越满洲军队 , 慈禧和李鸿章将被推向你死我活的对立面--陈桥兵变的戏码显然不是垂垂老矣的李鸿章可以接受的 , 而且乱臣贼子的恶名是李鸿章这种王朝体系培养出的臣子最为忌讳的 。
李鸿章不想吞下失败 , 但更不想和清王朝走向对立 , 李鸿章知道即使自己签订了再多的不平等条约 , 后人们最多说他是一个昏庸之辈 , 但是一旦黄袍加身 , 乱臣贼子的帽子就永远也摘不掉了 , 这顶帽子对于礼教文化培养出的王朝精英是不可接受的 。

慈禧|自作孽者不可活:清政府是如何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并因此亡国的?
文章图片
▲日本镜头下的"镇远号"
李鸿章在竭力促进着平局 , 平局就是对峙 , 所以在得到情报之后 , 李鸿章不停地犹豫不决 , 因为他知道战端一开 , 哪一种结果对于他来说都是不接受的 。 李鸿章决定派出军舰去示威震慑日本不要轻举妄动 。
日本也觉得畏惧 , 但是日本还是下定决心与中国在海上决战 。 因为日本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 , 自己举全国之力在海军上超过清朝 , 这种差距是暂时的 , 一旦清朝意识到海军的重要 , 双方的资金和物资都是不成比例的 , 日本必须把握这次机会豪赌 。

慈禧|自作孽者不可活:清政府是如何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并因此亡国的?
文章图片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海军官兵剧照
而且在甲午海战中慈禧太后成为了重要的因素 , 慈禧太后愈发感觉李鸿章代表的汉军势力在超越她的控制对于慈溪太后来说 , 甲午战争的失败时最好的结果 。
慈禧的手段是不停地榨取李鸿章的军费 , "谁让我一天不痛快 , 我就让谁一辈子不痛快"也成为了慈禧太后被后人唾骂的一条罪状之一 。

慈禧|自作孽者不可活:清政府是如何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并因此亡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