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疹|云南人 省疾控中心提示:4月至6月要谨防这种病

日前
云南省疾控中心发布4月防病提示
按照云南省的发病规律
一般4月至6月是猩红热的发病高峰
5岁至15岁的人员要多注意
皮疹|云南人 省疾控中心提示:4月至6月要谨防这种病文章插图
昆明话里有一句民谣:
“小摊的东西吃不得
吃了会得猩红热
外国医生找不着
【皮疹|云南人 省疾控中心提示:4月至6月要谨防这种病】国内医生医不好”
那我们今天就聊一聊
这句话所提到的猩红热
“小摊的东西吃不得
吃了会得猩红热”是真的吗?
猩红热是中国法定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 , 致病病因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中医称之为“烂喉痧” 。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 , 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 , 按照云南省的发病规律 , 一般来说4-6月是猩红热的发病高峰 。
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 , 经由空气飞沫传播 , 也可经由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 。 人群普遍易感 , 但发病多见于小儿 , 尤以5~15岁居多 。
由此可见 , 猩红热并不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 , “小摊的东西吃不得 , 吃了会得猩红热”这句话是错误的!不过回头想想 , 其实老人说这话是为了让孩子不吃小摊小贩的东西 , 避免感染消化道传染病哦 。
猩红热病因是什么?
猩红热的病原体可侵及人体任何部位 , 以侵及上呼吸道最常见 。 链球菌侵入呼吸道后 , 首先引起咽颊炎和扁桃体炎 , 随之炎症进一步扩散 。 同时由于细菌产生的致热红疹毒素 , 可引起全身中毒表现 。
猩红热有些什么临床表现?
潜伏期2~5天 , 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 。 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自身免疫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 。
1、发热(前驱期)
大多患者突然出现畏寒、发热 , 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 , 伴头痛、咽痛、杨梅舌、食欲减退 , 全身不适 , 恶心呕吐 。 婴儿可有神经症状 。 咽红肿 , 扁桃体上可看到点状或片状分泌物 。 咽部充血水肿 , 并可有米粒大的红色斑疹或出血点 , 一般先于皮疹出现 。
2、出疹
多数自起病第1~2天出现 , 从耳后 , 颈部及上胸部开始 , 1日内即遍布胸、背、上肢 , 最后及于下肢 。
典型的皮疹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 , 密集而均匀的点状红疹 , 用手压了之后 , 全部消退 , 放开手后又再次出现 。 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 , 患者常感觉瘙痒 。 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部可见皮疹密集或由于摩擦出血呈紫色线状 , 称为“帕氏线” 。 面部充血潮红 , 可有少量疹子 , 口鼻周围皮肤充血程度低于脸颊部位 , 显得苍白 , 称“口周苍白圈” 。
病初起时 , 舌头被覆白苔 , 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 , 舌面光滑呈肉红色 , 并可有浅表破裂 , 舌乳头(舌头上的点状突起)突起 , 形状像杨梅一样 , 称“杨梅舌” 。
皮疹一般在48小时内达到高峰 , 2~4天可完全消失 。 重症者可持续5~7天甚至更久 。 出疹时体温更高 , 皮疹遍布全身时 , 体温逐渐下降 , 皮疹隐退 。
3、恢复
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 , 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 。 躯干多为糠状脱皮 , 手掌足底皮厚处多见大片膜状脱皮 , 甲端皲裂样脱皮是典型表现 。 脱皮持续2~4周 , 不留色素沉着 。
有什么预防措施呢?
1、室内消毒通风
居家时定期定时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 , 平时也要对家具等生活用品进行消毒 。 猩红热的多发人群大多是儿童 , 所以家长要将儿童玩具等亲密接触的物体定期消毒 。
2、坚持隔离、做好防护
猩红热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 在预防猩红热的时候病例和带菌者要坚持隔离;流行期间减少外出次数 , 戴口罩 , 可以有效避免与患有猩红热病症接触 。 如果有感到任何的身体不适 , 或者发现有类似于猩红热症状的表现时 , 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
3、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 , 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勤洗手 。
4、饮食健康营养
合理安排好饮食 , 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 , 不吸烟、不喝酒 , 多饮水 , 摄入足够的维生素 , 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 增强免疫力 。
5、早发现早治疗 , 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出现猩红热疑似症状后 , 尽早就医 , 早期使用抗生素 , 特别是青霉素的使用 , 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 尽早治疗还可以早期识别重症病例 , 及时对症治疗 , 降低死亡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