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为出生23天婴儿“做手术”,上海中山医院内镜微创技术再破纪录

内镜|为出生23天婴儿“做手术”,上海中山医院内镜微创技术再破纪录文章插图
今天(4月10日)举行的2021上海国际消化内镜研讨会开幕式上 , 一群“萌娃”的亮相吸引了与会者的注意 , 尤其是两名6月龄、10月龄的小朋友 , 活泼可爱 , 引来围观 。 他们都是“G-POEM手术”的受益者 。 这是一种最新内镜微创治疗技术 , 即胃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大国工匠”周平红教授运用G-POEM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 日前创下了患儿年龄最小(出生23天)和体重最轻(3.2公斤)的世界纪录 。
内镜技术以往被认为是一种检查、诊断技术 , 中山医院内镜诊疗团队不断刷新传统认知——当前 , 内镜技术已发展为成熟的微创手术治疗技术 , 简言之 , 内镜也可以“开刀” , 而且可以做到超微创甚至无创 。 G-POEM手术是其中的一种 。
这两名6月龄、10月龄的小患者 , 出生后均出现频繁喷射状吐奶、营养不良等症状 , 先后来到西安市儿童医院消化科就诊 , 经上消化道造影及幽门B超检查 , 均被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
小儿幽门肥厚是一种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 以往只能通过传统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 , 手术创伤较大 , 恢复期长 。 当地诊疗团队了解到最新的G-POEM手术可以“镜”到病除 , 极大降低患儿痛苦和手术创伤 , 立即联系中山医院周平红教授进行会诊 。
周平红教授了解到情况后 , 带着手术团队两次赶到西安 , 为小婴儿进行内镜微创手术治疗 。
“2019年2月20日 , 我们团队成功开展的第一例小儿患者出生只有40天 , 体重4.5公斤 。 至今 , 我们已经完成21例患儿 , 手术全部成功 , 没有一例转外科手术 , 手术时间也从最初的2小时到目前最短14分钟 。 ”周平红教授介绍 , 这些手术的成功开展 , 在攻克儿科乃至超低龄婴儿内镜技术难度的同时 , 也将成人消化内镜的新技术成功拓展应用到儿科 , 给孩子们带去更小创伤、更优治疗结局的新选择 。
多年来 , “中山内镜”团队不断拓展消化内镜领域 , 探究最新诊疗技术和研究成果 , 规范消化内镜诊断和微创切除技术操作 , 致力于把“中山内镜”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 这十多年中 , 中山医院内镜团队将消化内镜切除技术不断创新 , 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到内镜黏膜下隧道技术 , 直至内镜经消化道腔外手术 , 现已完成了经内镜保胆取石、经内镜腹腔肿瘤切除等众多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NOTES) , 真正使内镜治疗从消化道管腔内逐步走向了腔外病变 , 做到“由表及里、由内而外、无孔不入” 。 本次大会上有多台此类手术的演示和交流 。
“我希望我们的内镜诊疗技术能做到‘病人回头看、同行点头看、国际仰头看’ , 通过举办学术会议把我们中国人自己创新的技术和理念推向世界 , 进而引领世界 。 ”周平红说 。
在与国际同行的不断交流中 , “中山内镜”品牌正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 。 周平红教授担任众多国内外学术要职 , 并受邀担任2016 DDW“内镜世界杯”裁判 , 曾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地区大会演讲和手术演示 , 被誉为“大国工匠”“国之名医” 。 在内镜微创世界穿行27年 , 周平红教授一手拿刀 , 一手拿镜 , 在消化道内镜肿瘤的诊断、治疗中发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
2021上海国际消化内镜研讨会暨第十三届中日ESD高峰论坛于4月9日至11日在上海召开 , 是疫情后国内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消化内镜盛会 , 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复旦大学内镜诊疗研究所、上海市内镜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主办 ,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外科学组、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ESD学组、上海市抗癌协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等协办 。
去年由于疫情影响 , 论坛停办一次 , 今年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后 , 论坛得以恢复举办 。 但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 , 本次会议以大会演讲和现场操作演示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 , 不仅有国内内镜专家带来讲课 , 演示消化内镜诊断与治疗新技术 , 还有美国、日本等国的著名消化内镜专家进行线上报告 。
作者:唐闻佳冯颖
【内镜|为出生23天婴儿“做手术”,上海中山医院内镜微创技术再破纪录】编辑: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