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大有叔努力面对生活的姿态,值得我们流连与回望

年度扶贫题材热剧《山海情》借着全国扶贫工作圆满结束的东风和过硬的质量,自开播以来口碑一路飙升。
不论是大咖云集的演员阵容、朴实粗粝的西北特色还是剧中令人上头的关中方言,都让我们看的不亦乐乎。

《山海情》:大有叔努力面对生活的姿态,值得我们流连与回望
文章插图
在看这部剧集时最大的感受就是“接地气”。
《山海情》不仅在服装、摄影、道具上完美的还原了西北地区的自然和人文风貌,最重要的是剧情和演员们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从而拉近了与我们的距离。

《山海情》:大有叔努力面对生活的姿态,值得我们流连与回望
文章插图
比如是“达”不是爸的马喊水,得福、得宝一些精明能干的“碎怂娃”,还有水花、麦苗这些不输男人的“女子”,共同构成了有血有肉的“金滩葱葱民”,让人大呼过瘾。
其中最让人哭笑不得、又爱又恨的人物莫过于涌泉村“刺头”—— 李大有了。大有叔在村里撒泼、打滚、胡搅蛮缠,看的时候虽然让我们替得福书记头疼,但他的小聪明和真性情也让我们捧腹和动容。随着《山海情》的播出和完结,让我们结识并逐渐喜欢上了这位涌泉村“刺头”。
1、大有叔的真性情
李大有在搬迁村民中年纪最大,却总是想着自己的利益。关键时刻总是带头和村干部作对。在第一集,马得福带着大家进行吊庄移民工作,他却带头搬回来了,阻碍村里工作。成了村里移民工作的最大障碍。
后来得福带着张主任去找李大有,李大有先是装病在床,后来推卸责任说撺掇大伙回家与自己无关,还撒谎说自己有见不了风沙的沙眼疾。
最后为了推卸责任,把话题引到得福爸作为代理村支书却带头吃村里的扶贫鸡上,试图把火往村里的干部上引。
在第一集中李大有出场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就把人物的市侩、自私、蛮不讲理展现的淋漓尽致。
村里开始种蘑菇希望致富发财,他先是在一旁冷嘲热讽,拉低了大家伙的种菇欲望,后来看到得宝种菇卖了大钱,又偷偷摸摸的拿着得宝种的菇回家研究,跟风盖大棚种菇。

《山海情》:大有叔努力面对生活的姿态,值得我们流连与回望
文章插图
后来村里种菇的销售出了问题,一看自家种的菇卖不出去便起哄怪罪福建来的扶贫专家和村里的领导瞎指挥,怪罪他们鼓动大家冒风险。目光短浅并且对自己的眼前利益从不吃亏,一旦有风险马上甩锅怪罪别人,从村干部到扶贫专家,甚至是自己的儿子。
当得福忍不了教训了他几句后,他便拿起鞋底来打得福,说是替他爸教训他。这样的人,虽然年长却很难受人尊敬。但是,李大有的人物缺点如此明显却让人恨不起来。
他在遇到水电站给自家农田供水不足时也会急得焦头烂额,在一气之下把自家菇棚烧了之后也会后悔的痛哭流涕,在儿子因生自己的气而远赴福建打工后也会托村里同样在福建打工的麦苗给儿子捎去自家煮的鸡蛋以寄思念。
在一个常年受风沙侵袭的戈壁滩,人民对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尚不能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更无从谈起。
李大有不像剧中那些人见人爱的人物,马得福上过农校、水花读书成绩好、白校长知书达理,李大有每天只为自己的生计发愁,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教育。这恰恰代表了涌泉村最广大的村民,并且往往是李大有把村民们的心声最先说出来的那一个。
这也就是为什么李大有往往能鼓动村民和领导对着干。但需要冲锋陷阵的时候往往躲在最后面,需要负责的时候把自己的责任推的一干二净。
这样的人确实会让人反感,但这样的人也确实会给生活增添味道。
2、我们身上都有李大有的影子
李大有就像前两年的热播剧《都挺好》中的苏大强,往往让人又爱又恨。但苏大强不常有,李大有在我们的生活中可是俯拾皆是。
他的形象正是现实中的西北甚至是全中国的老农民形象,也正是爱算计和耍小聪明的李大有们在西北贫困地区恶劣的环境和贫苦的生活中坚守了下来,也正是千千万万个李大有们成为田间地头的中坚力量,成为西北扶贫工作的重要依托。
他们都是在艰苦条件下用力活下来的人,他们是广大农民的真实写照,也正是他们一步步的把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
《山海情》:大有叔努力面对生活的姿态,值得我们流连与回望】他们贪图小利又踏实肯干,他们蛮横无理又有情有义,他们活的自在,活的真实,“李大有”就活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