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吐槽大会》,我觉得丁太昇和大张伟、VAVA是一类人

创造争议,炒作对立一直是综艺节目提升收视率的惯用营销手法。当年,有一档相声综艺叫《相声有新人》,其中第一期就上演了争议大戏。导师郭德纲与上海交大公式相声创始人李宏烨在台上争得不亦乐乎,节目没有播完就上了热搜,引发全网大讨论。

看完《吐槽大会》,我觉得丁太昇和大张伟、VAVA是一类人
文章插图
这个争议性话题带来的巨大流量直接成就了《相声有新人》节目的巨大成功,同时也让郭德纲的风度和李宏烨的狂妄家喻户晓,其实这是一个三方共赢的结果,各取所需罢了。
同理,在《演员2》中,何昶希曾经被郭敬明骂哭;在《演技派》中,也有演员被吴镇宇骂哭;在《演员请就位》中郭俊辰同样也曾被骂哭,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用自己的尊严和泪水为节目贡献了热搜和流量,同时自己也因此获得了关注,同样没有输家。
至于这种争议是真是假,有人在乎吗?全是节目效果而已。
然而,为了节目效果也应该有底线。综艺节目中的“骂”可以理解为业务上的探讨和善意的批评,很少上升到人身攻击的层面,但是《吐槽大会》已经突破了这个界限,他们在炒作赤裸裸的人身攻击。

看完《吐槽大会》,我觉得丁太昇和大张伟、VAVA是一类人
文章插图
《吐槽大会》将创造争议的营销手法运用到了极致,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创造隐晦的争议和对立,而是直截了当的鼓动一个团体利用攻击性的语言去真对另一个团体。
我们在吐槽大会看到了足球人与篮球人的互相攻击,其影响力之大恐怕是李诞们事先没有预料到的。由于体育节目的特殊性,该期节目的影响力完全超越了娱乐圈和体育圈,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火烧得太旺了,最后完全失控,直接将《吐槽大会》自己的屁股点着了,导致一期节目被停播。
这已不是《吐槽大会》首次引起争议,而是一贯的炒作手法,曾经被炒作的对立性话题还有男权和女权,媒体人和艺人,乐评人与歌手等等。用李诞的话说,他是在打破不同圈层之间的壁垒,促进沟通,最终化解矛盾。
看完《吐槽大会》,我觉得丁太昇和大张伟、VAVA是一类人】理想是很美好的,但是通过一轮又一轮的互相攻击以后,矛盾化解了吗?我不信丁太昇和VAVA心里的疙瘩那么轻易就解开了,甚至在现场氛围的鼓动下,疙瘩甚至更大了。

看完《吐槽大会》,我觉得丁太昇和大张伟、VAVA是一类人
文章插图
《吐槽大会》为了流量,不计后果的炒作对立,是非常危险的做法。
批评要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丁太昇这个人并非每一个人都认识和了解,其中也包括现场的嘉宾。他们根本不管这个人的私德如何,专业能力如何,和VAVA的恩怨具体的来龙去脉是什么,甚至没有看过丁太升在某综艺节目批评VAVA的视频,上来就拿着编剧给的稿子在那人云亦云的批评人家,合适吗?
我觉得尽力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评价别人的基本前提,是最基本的尊重。可是,很多吐槽人只把自己当作一个工具人,在按部就班地完成一项工作而已,至于输出的内容,完全交给编剧和经纪团队去把关。但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吐槽大会》的工作并不一般,今天你们对一个弱势的人群起而攻之,说不定风水轮流转,将来某一天就会被旧事重提,成为自己的污点。

看完《吐槽大会》,我觉得丁太昇和大张伟、VAVA是一类人
文章插图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张小斐红了以后,她曾经与袁姗姗、孙茜等人的那点事就被翻出来热炒了一遍,为什么?曾经比她红的演员欺负她时,显得那么理所当然,只因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所以欺负弱势群体的人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然而,今年张小斐一飞冲天,旧事重提是免不了的,正所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袁姗姗和孙茜就像家乡的那些势利眼一样,风评呈现断崖式下滑,这恐怕是他们当初没有想到的。
今天被群起而攻之的丁太昇,未来有没有翻身的一天呢?如此混乱的娱乐圈随时可能刷新我们的认知,一切皆有可能,到时候,被网暴的就不知道是哪一位了。所以说,作为艺人,批评别人的时候要保留最基本的尊重,别失去底线。
批评的底线在哪里?拒绝人身攻击。最近有一句话很火,叫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我本来很赞同这句话,但是看完《吐槽大会》总决赛后,觉得非常有必要为这句话加上一个前提条件,即就事论事的批评应该被鼓励,而人身攻击的批评从来都不能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