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老年人“瘦”好,还是“胖”好?专家:小心“肌少症”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采访人员 孙骏 通讯员 范雨舟)可能很多人认为 , 上了年纪的人瘦一点健康 。 “千金难买老来瘦” 。 老年人瘦一点腿脚灵活 , 膝盖没负担 , 身子骨也显得硬朗 。 但也有人认为 , 上了年纪胖点好 。 “千金难买老来肉” 。 老年人胖一点面色红润 , 显得富态 , 说明精神好、抵抗力好 , 有个小毛病都能扛得住 。 那么 , 这两种说法哪个才有道理呢?老年人究竟是胖点好还是瘦点好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老年医学科专家指出 , 其实 , 这些说法都不准确 。 对于老年人来说 , 胖瘦并不是评判健康与否的标准 。 上了年纪的人要想身体好 , 一定要有肌肉 。 之所以强调老年人肌肉的重要性 , 是因为老年人群体中这一种高发的疾病“肌少症” 。
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又称“肌肉减少症” , 国际肌少症工作组将肌少症定义为:“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 。
简单来说 , 肌少症就是以肌肉质量和肌肉力量进行性减少为特征的综合征 。 肌少症会导致老年人步速下降、握力下降、体重下降以及乏力等情况的发生 , 进而会增加老年人不良事件风险 。
肌肉减少 , 危害增加
【肌肉|老年人“瘦”好,还是“胖”好?专家:小心“肌少症”】肌少症与活动障碍、跌倒、低骨密度及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 是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减退的重要原因和表现之一 。 肌少症会增加老年人的住院率及医疗花费 , 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甚至缩短老年人的寿命 。
大量研究表明 , 老年人群骨折与肌量减少、肌力下降、跌倒增加、骨量减低密切关联 。 多数大样本横断面研究显示 , 肌肉含量与骨密度呈正相关 , 肌肉含量下降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 肌少症者较正常人罹患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1.8倍;肌少症也是髋部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 。 由此可见 , 肌少症是跌倒及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 。
另一方面 , 老年人体重增加主要是脂肪组织尤其是内脏脂肪增加;肌肉组织减少 , 主要是四肢骨骼肌减少 。 这种肌少症性肥胖会带来不良的健康状况和临床结局 , 增加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风险 。
有效预防 , 重拾老年生活自由
1.运动疗法
运动是获得和保持肌量和肌力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 应鼓励中老年人适当运动 , 方式的选择需要因人而异 。 采用主动运动和被动活动 , 肌肉训练与康复相结合的手段 , 达到增加肌量和肌力 , 改善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 , 进而减少骨折的目的 。
除了每周坚持5次有氧运动、总运动时间≥150分钟外 , 建议每周至少还要进行3次持续20~30分钟的抗阻运动 。 实际上 , 散步也可以预防甚至逆转肌少症 。
2.营养疗法
保证老年人足够的能量摄入 , 维持能量正平衡 , 为体重增长提供必要的条件 。 与肌少症相关的营养不良 , 首先是蛋白质营养不良 , 所以我们要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 增加肉蛋奶及奶制品、鱼虾及大豆类的摄入量 。 乳清蛋白是肌少症患者最佳的蛋白补充剂选择 , 对骨密度和肌肉力量均有益 。 有证据表明虾青素 、维生素E , Ω3脂肪酸等抗氧化、抗炎物质 , 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人的肌肉力量、耐力和活动能力 , 从而防治肌少症 。 天然的含有大量维生素D的食物很少 , 海鱼中维生素D含量较丰富 , 如鲱鱼、鲑鱼、沙丁鱼等 。
3.辅以药物治疗
维生素D(特别是老年女性)和睾酮(临床肌肉无力和低睾酮血清水平的老年男性) , 被证实在临床上可改善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功能 。 但这些激素的使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
总得来说 , 肌少症是一种常被忽视的以骨骼肌质量和骨骼肌力量及功能下降为特征的老年性综合征 , 需全民增强认知、提高筛查评估覆盖率、并给予早期干预 。
所以说 , 不光年轻时要锻炼肌肉 , 人老了更要好好增强肌肉 , 有句话说得好 , “存钱不如存肌肉” , 为了避免因肌肉流失而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来治疗疾病 , 老年人也一定要守护好这身肌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