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人物志之刘禅:刘禅的最后时光( 二 )


刘禅降魏后 , 举家迁往洛阳 , 受封为安乐县公 , 食邑万户 , 赐绢万匹 , 奴婢百人 。 刘禅的子孙及随行官员亦都封侯加爵 。

皇帝人物志之刘禅:刘禅的最后时光
文章图片
皇帝人物志之刘禅:刘禅的最后时光】《汉晋春秋》记载 , 司马炎设宴招待刘禅 , 故意上演蜀乐助兴 。 旁人皆为之感慨 , 而刘禅嬉笑自若 。 司马炎见此情景 , 颇有感慨 , 于是对贾充说;''人之无情 , 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 , 不能辅之久全 , 而况姜维邪?''贾充说 , 如果不是这样 , 殿下如何能吞并他 。 过了几日 , 司马炎问刘禅;''颇思蜀否?''刘禅的回答是∶''此间乐 , 不思蜀 。 ''这就是''乐不思蜀''的渊源 。
后世还有另一段补充记载;随同刘禅投降的蜀汉旧臣卻正也在乐席上 , 听到了刘禅的回答 , 百感交集 。 刘禅回府后 , 卻正劝谏他说∶''主公方才的答话不妥 。 如果以后再问你这类话 , 主公应该流着眼泪 , 难过地说∶'祖先的坟墓都在蜀国 , 我怎能不想念呢?''''
果然几天后 , 司马炎又问刘禅是否想念蜀国 。 刘禅老老实实地按照卻正的建议 , 装作凄伤模样 , 重复了远离先祖 , 甚是想念的意思 。 司马炎何等聪慧 , 笑而不答 。 过了一会 , 他突然发问;''你的话怎么像卻正说的一样 。 ''刘禅一惊 , 对着司马炎承认∶''这正是卻正教我的 。 ''左右在座都忍不住地嗤笑起来 。
刘禅的乐不思蜀被看作是他庸庸碌碌 , 缺心少肺的例证 。 我们对比一下南唐后主 , 猜测一下司马炎发问的原因 , 再设身处地地为刘禅想想 , 就会发现''颇思蜀否''的答案只能是惟一的 。 那就是刘禅的回答 。 如果作为阶下囚的刘禅告诉司马炎自己时刻想念着四川 , 想回到四川 , 司马炎绝对不会允许他还满怀复国情绪 , 居住在自己身边 。 南唐后主的命运不久就会降临到刘禅身上 。
在这件事上 , 真正缺心眼的是蜀汉旧臣御正 。 作为亡国文人 , 他讲求气节 , 要表露思念情绪 , 在道理上都无可厚非 。 但这种情况不能幼稚地让君主公开表示 。 这样既起不到宣示名节的作用 , 又引不起司马炎的同情 , 更不会因此被放回成都 , 得到的只能是杀身之祸 。 刘禅听从部正的劝说 , 是为了给自己''双保险'' 。 利用文人的幼稚 , 利用司马炎对御正的了解 , 进一步向司马集团表明自己不思故国 , 表明自己的愚笨 。

皇帝人物志之刘禅:刘禅的最后时光
文章图片
效果非常好 。 司马炎及其臣僚觉得刘禅既令人同情 , 又不成器(即使诸葛亮再世 , 也不能改变他的命运) , 正好用来当政治花瓶 。
刘禅在洛阳生活了8年 。 西晋泰始七年(公元271年) , 刘禅死于洛阳 , 终年66岁 。 晋朝给他的谥号是''思'' , 为安乐县思公 。 这与魏国给曹植的谥号是相同的 。 后来匈奴刘渊以汉朝宗室后裔身份起兵 , 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 这都是不错的评价 。
陈寿在正史世上做的评价是∶''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 , 惑阉竖则为昏暗之后 , 传曰''素丝无常 , 唯所染之' , 信矣哉!''认为他是个中规中矩的皇帝 , 有好有坏 。 素丝无常 , 唯所染之 。 环境限制了他的政策空间 , 塑造了最后的刘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