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短暂的分离 , 生死的诀别 , 看似人生必经之事 , 又有多少人知道如何面对?更不用说泰然处之 。 记得作家毕淑敏在《世界如锦心如梭》中提到 , 在加德满巴格马蒂河边 , 有一处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 帕斯帕提纳神庙 , 也叫“烧尸庙” 。 当地的孩子四五岁就见识露天火葬了 。 孩子们在火葬台周围嬉闹游戏 。 死亡 , 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 习惯了 。 正因如此 , 那里的人对生命有着更为透彻的理解 。 是呀 , “既然死亡在所难免 , 那么这种安然的态度 , 无疑更让人幸福 。 ”毕淑敏如是说 。
这份对生命的“透彻的理解”“安然”“幸福”从何而来?是冷血 , 是淡漠吗?当然不是 , 是内心强大而映射出的释然与豁达 。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理解、面对离别 , 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 。
陈述离别事实——让孩子学会分析判断这些情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家中若有长者离世 , 追悼会、遗体告别是很少带孩子参加的;家人若生了重病(即使是父母) , 尽可能不告诉孩子 , 甚至以出差为幌子向孩子隐瞒真相;为了避免孩子的哭闹纠缠 , 妈妈们常说“你乖乖地在家等着 , 妈妈去给你买糖去”便溜之大吉……细细想来 , 这些所谓“善意的谎言”与“过度的保护”如同一道道屏障 , 隔离了悲伤 , 也屏蔽了孩子本该经历的磨难与成长 , 致使孩子在应该学会勇敢、坚强的年纪却学会了逃避、退缩、软弱 。 “过度保护”的背后 , 是我们对孩子感知力的忽视甚或否定 。 大人不说不等于孩子不知道 , 关键是孩子的猜疑、不确定而导致的焦虑、恐慌或许远比事实本身更加伤及孩子的身心 。 遗憾的是: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 , 对很多敏感的问题习惯于避而不谈 , 一句“等孩子大了他自然就明白了”掩盖了所有难题 。 因此 , 陈述事实 , 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分析判断 , 减少事件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 对中国父母来说尤为关键 。
陈述事实 , 首先 , 要基于事实 , 不是歪曲事实 , 更无须伪装 。 其次 , 是在沟通过程中遵循孩子认知及心理发展规律 , 选择孩子能够听懂接受的言语 , 帮助孩子分析理解问题 , 做出合理化判断 。 再者 , 对于年龄大的孩子 , 无论是短暂的分别 , 甚或家人生病和去世 , 应如实告诉孩子 。 作为家庭成员 , 每个孩子都有权利知道事情真相、发展进程、最终结果 , 这是尊重孩子 , 更是教会孩子尊重、体恤他人的前提 。
尊重离别情感——让孩子正确认识情绪离别总是伤感的 , 人们无法摆脱因生死离别而带来的痛苦、焦虑、悲伤、恐慌等情绪 。 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思维模式、承受能力不同 , 所以 , 当身处不同的情景、面对不同的人或时间 , 每个人的情绪各有不同 。
幼儿内心的安全感尚未充分建立之时 , 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和妈妈分离 。 遗憾的是 ,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回复:“你哭什么哭 , 妈妈是出去挣钱 , 又不是去死 , 有啥好哭的!”“你再哭 , 我就把你扔到幼儿园里 , 不要你了 。 ”这样的沟通 , 不但无法平复孩子的情绪 , 责骂、侮辱、威胁只会加重孩子的不良情绪 。 因此 ,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离别情感 , 耐心地向孩子解释 , 让孩子正确认识离别的情绪 , 有助于安全感的建立和健康心理的发展 。
如何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接受离别?首先 , 要学会共情 , 简单地说就是感同身受 。 因为大脑发育是有规律的 , 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像大人一样客观、理智地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 所以我们必须放下身价、权威、面子 , 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 才能和孩子处在一个频率交流 。 其次 , 肯定孩子的情感 。 “妈妈知道你不愿离开妈妈 , 所以你才会如此难过伤心 , 你希望用这种方式告诉我 , 你很爱妈妈 , 妈妈已经感受到了 。 你要知道妈妈也很爱你 , 所以妈妈一定不会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 。 妈妈答应你等我办完事马上就会来接你 。 ”这正是家庭教育大师萨提亚所倡导的“一致性表达”在与孩子沟通中的运用 。 只有被理解、尊重、接纳 , 孩子的自我意识才可能真正形成并发挥积极调解作用 , 减少不安全感 。
释放离别情绪 , 让孩子懂得自我调适 。 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我们都需要一个发泄的通道 。 从小学会自我情绪的调适对孩子后期的成长 , 特别是提升孩子的人生幸福指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 被背叛的痛,到底能够带来怎样的成长?
- 水果|水果中的“全科医生”,家里要常买!每天1个,远离癌症、痴呆,6大好处找上来
- 老婆怀孕五个月的时候,从楼上摔下来,孩子没保住
- 眼科|发挥中医眼科在眼病防治中的作用!《“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印发
- 前夫不同意她生二胎,半年后发现孩子不是前妻的
- 她受继母虐待从小跟着叔叔生活,帮离婚多次的叔叔养大孩子
- 妈妈独自带4个孩子去打疫苗,看到这画面,网友感叹:大写的佩服
- 分手是一次成长,建议你赶紧跨过这段路
- 儿女带12个孩子回家过年,一顿饭就花掉600元,外公直皱眉:寒假吃掉一年养老金
- 辅食|孩子吃的饭菜到底如何放盐、放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