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这张中医经络背后的"经络"

【论文|这张中医经络背后的"经络"】4月1日 , 一篇有关中医经络重大新发现的报道在网上引发热议 。
在这篇题为《科研人员首次清晰观察到沿人体经络穴位迁移的连续荧光线》的报道中 , 介绍了“国际权威期刊《循证补充和替代医学》于3月29日发表的一篇论文” , “以新奥集团生命科技研究院为主的研究人员首次清晰观察到沿人体经络穴位迁移的连续荧光线 , 这项工作为证实中医经络的存在提供了有力佐证 。 ”
报道内附上了一张“心包经手臂部分超过20cm长的清晰经络荧光影像”图片 。
论文|这张中医经络背后的"经络"文章插图
(科技日报 图)
关于报道
这篇报道最早发布时间是4月1日晚 , 刊于中国科技网(stdaily.com) 。 但 , 翻阅《科技日报》数字报平台 , 3月30日、3月31日、4月1日和4月2日多日报纸的全部8个版面 , 并未找到相关内容 。
论文|这张中医经络背后的"经络"文章插图
截自中国科技网
但观察者网通过《科技日报》数字报平台 , 翻阅了3月30日、3月31日、4月1日和4月2日多日报纸的全部8个版面 , 并未找到题为《科研人员首次清晰观察到沿人体经络穴位迁移的连续荧光线》或相似内容的报道 。
论文|这张中医经络背后的"经络"文章插图
科技日报-数字报 网页截图
关于期刊《循证补充和替代医学》
《科技日报》那篇报道介绍的论文题为《In Vivo Visualization of the Pericardium Meridian with Fluorescent Dyes》 , 由Hindawi公司旗下期刊《循证补充和替代医学》(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刊发 。
论文|这张中医经络背后的"经络"文章插图
该刊于今年1月15日收到投稿 , 论文于3月11日完成修改 。 期刊3月18日接受 , 并于3月29日发表 。 截至4月3日共有238次阅读 , 75次下载 , 0次引用 。
据Hindawi公司网站介绍 , 这个期刊的(论文)接受率为27% , 影响因子(IF)为1.813(未标注具体年份) , 另一个评价指标CiteScore(可以译为引用得分)为2.9 。
观察者网统计了一些比较有名的医学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柳叶刀》(Lancet)为60.392;《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NEJM)为74.699;《英国医学杂志》(BMJ)为30.223(均为2019年数据) 。
顺便一提Hindawi公司 。 这家商业公司1997年成立 , 目前经营发布230家经同行评议的科学、医学期刊 , 《循证补充和替代医学》是其中之一 。 Hindawi每年发布论文约20000篇 。
关于论文作者
论文共有6名作者 。
论文|这张中医经络背后的"经络"文章插图
论文标题和作者
第一作者是李同据(Tongju Li) , 所属机构为新奥集团生命科技研究院(Ennova Institut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通讯作者汤青(Bruce Qing Tang)是生命科技研究院院长 。
论文还有两名作者Minyi Zhao和Qingchuan Hu , 所属机构也标为生命科技研究院 。
《科技日报》报道也提及 , 本次研究是以“新奥集团生命科技研究院为主” 。
论文另一名作者是张维波(Wei-Bo Zhang) , 论文标注的所属机构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
但新奥集团生命科技研究院网站显示 , 张维波同时也是该院的专家团队成员 。 他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 , 博导 , 院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 。
论文|这张中医经络背后的"经络"文章插图
论文的最后一名作者是安德鲁·安(Andrew C. Ahn) , 也就是《科技日报》报道中提到的“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 。 安德鲁·安是哈佛医学院放射学助理教授 , 也是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医生 。
论文|这张中医经络背后的"经络"文章插图
据官网介绍 , 新奥集团生命科技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 , “致力于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 在新奥健康生态产业中定位提供健康检测产品与生命健康理论支持” 。 研究院下设生物医学研究群、量子生物学研究群、气血经络研究群和智能传感研发群 , 目前在职人数共92人 。
论文|这张中医经络背后的"经络"文章插图
截自公司官网
其网站介绍称:
生命科技研究院以“让天下人少生病”为使命 , 融合传统医学和现代科技 , 研究生命科技理论 , 建立智能家庭健康监测体系 。 在能量医学与信息医学研究方面 , 结合生物医学、量子物理、中医理论等学科综合研究 , 开展了 “气”的物质基础及传递、中医气血和线粒体的相关性、用量子技术探索人体能量和健康、能量和信息对细胞和人体功能的影响等研究 。 在线粒体、生物光子和中医气血经络理论的结合研究开拓出一系列研究方向 , 建立了研究平台并取得开创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