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标准建设加速中医药“走出去”( 二 )


“ISO/TC 249成立十年来 , 已颁布67个中医药标准 , 这还不包括在立项阶段的28个提案 。 标准制定的数量和速度是有目共睹的 。 ”沈远东说 , “现如今 , ISO/TC 249必须从‘快速发展期’转向‘平稳发展期’ 。 未来我们要更加注重标准的质量 , 特别是注重中医药国际标准的运用和采纳 。 ISO对于采标的形式属组织自愿 。 如何确保标准的质量、共识度和应用率?五年后 , 如何进行标准的修订和完善?这些都说明 , 我国的中医药国际化标准的制定并非一劳永逸 。 ”
除了与有关国际组织建立联络组织开展合作之外 , ISO/TC249还尝试着与全球权威组织和行业内领先团体开展新合作模式的探讨 。 ISO/TC249秘书处牵头多次举办了主题为“寻求共识、共建合作”的中医药国际标准化论坛 , 邀请ISO/TC249、中国药典、日本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泰国药典委员会的专家共同参与 , 分享经验、探讨中草药国际标准的合作模式 , 寻求共识、建立合作 , 进一步促进全球中草药标准化工作 , 提高全球中草药的质量与安全 。
沈远东还表示 , 中医药的国际标准化将有助于制定国际范围内的中医药界新秩序 , 促进中医药在国际上健康有序发展 , 运用国际社会现行的标准规则 , 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依据 , 结合现代的科学方法构建适合中医药特点的国际标准规范体系 。 中医药国际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也将提升中医药国际地位 , 有利于中医药进入各国医药保健体系 。
中医药标准化建立中存在的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正肆虐全球 , 中国在防治疫情中的经验越发受到关注与肯定 。 作为中国抗疫的亮点之一 , 中医药发展再度受关注 。 但目前中医药“走出去”依旧困难重重 , 要进入海外医院更非易事 。 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在建立中还存在很多挑战 , 药品理念、法律法规、文化差异、人才制度等成为中医药国际化必经的几道坎 。
沈远东表示 , 中医药国际标准化 , 实际上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创新发展的一项重大工程 。 这项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 , 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涉及名词术语、基础理论、药学研究、临床诊疗、辨证论治 , 以及医疗、教学、科研体系和中药、制药和销售行业等 , 其范围之广、内涵之深 , 复杂性可以想象 。
另外 , 中医药学因为其学术体系与现代的科学体系和标准化的科学体系 , 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体系 。 中医药学的学术传承方式和临床诊疗方法、药材炮制技术 , 都注重个人的实践、经验和体会 , 往往强调个性化的方案和独特的技能和诊疗 , 对重复性和规范性相对比较忽视 。 而重复性和规范化恰恰是标准化的基础 。
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起步比较晚 , 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滞后 。 标准建立在学科医疗、教学、科研和产业的研究成果之上 。 由于行业的规范化程度比较薄弱 , 所以中医药的标准化工作缺乏雄厚基础的支撑 。
沈远东说:“近年来 , 国内的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虽然发展很快 , 但缺乏中医药标准的统筹规划 。 制定标准的机构条块分割 , 标准的层次分类不清 , 重复和缺乏并存 , 部分标准老化且适用性不强 。 国内中医药标准化‘池’中缺乏优秀的标准存量 , 也是制约着中医药国际标准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 ”
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匮乏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 沈远东表示 , 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需要具备中医药学的基本知识、国际标准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 以及国际组织的规则和优良的外语水平 。 再者 , 由于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是一门新型学科 , 目前还没有专业人才培养机构 , 专业人才的晋升考核和职业规划尚未形成体系 , 如何打造一支优秀的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人才梯队 , 是推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的关键 。
中医药国际化的不平衡 , 也对中医药国际标准化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 目前中医药已在全球被广泛应用 , 但在各个国家和地区 , 中医药国际化的程度大不相同 。 有的国家中医药已获得合法的地位和身份 , 中医药服务和中药、中医诊疗设备都可以合法使用 , 可以享受进入国民医保体系的待遇 , 而且中医药的教学和科研都已经进入大学科研机构 。 但在大部分国家 , 中医药仍被限制应用 , 实际上是部分被允许 , 有些则以一种变通的方式 , 有些是以分支的方式 , 局部地应用存在 , 还有部分国家中医药尚未取得合法的身份 。
作者:□采访人员 赵逸赫 上海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