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也太快乐了吧!

文章来源:
社会学了没
(ID:socialor)
作者:猫头鹰
从去年火到今年,脱口秀真的很出圈。即使你没有系统地看过脱口秀综艺节目,也会知道杨笠的“男人普通而又自信”,也知道“雪国列车”这组东北cp。
《脱口秀大会》让很多人认识了杨笠、李雪琴等演员,脱口秀行业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吐槽大会》推陈出新,犀利的吐槽让人直呼过瘾。
脱口秀不仅属于张雨绮、罗永浩们,也开始属于知识分子——罗翔、许知远也开始尝试用这种形式“有文化地吐槽”,让人们欣赏到脱口秀的另一面,也看到他们的另一面。

脱口秀也太快乐了吧!
文章插图
不仅是在舞台上,脱口秀已经作为一种技能、一种艺术,已经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向知识付费领域渗透:

脱口秀也太快乐了吧!
文章插图
脱口秀究竟戳中了年轻人的什么点,才如此受欢迎呢?

脱口秀也太快乐了吧!
文章插图
脱口秀是舶来的艺术。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格兰地区的咖啡吧集会,人们在集会上讨论各种社会问题。脱口秀被发扬光大是在20世纪的美国,美国的年轻人站上剧院的舞台,对生活和权威发出自己不满的声音。
因此,脱口秀是属于年轻人的艺术。

脱口秀也太快乐了吧!
文章插图
国外的脱口秀舞台MichelleWolf认为,生孩子就像自然灾害
脱口秀很像单口相声,但又不同于相声。
相声基于码头、天桥文化产生,诞生之初就是为了取悦“各位看官”。不管怎么捧逗、调侃,观众的地位不容撼动。相声演员上台先作揖,给台下的“各位爷”鞠躬问好,都是表演的礼节。
而脱口秀从诞生到传入中国,一直是为了让世界听见自己的声音,从来不是为了取悦谁。脱口秀演员上了台,一番简单的开场之后,就开始了语言输出。脱口秀的表演不需要听众的认同,更强调自我表达,这十分符合年轻人“做自己”的心理。就像李雪琴潇洒地说出“我也不喜欢你!”一样,年轻人也喜欢用坚持自我来面对质疑。

脱口秀也太快乐了吧!
文章插图

脱口秀也太快乐了吧!
文章插图
把你逗笑的脱口秀,有点东西
1、逗笑我的不是别人,是我自己
脱口秀的内容很贴近年轻人的生活,很多话题本身就注定了能在年轻的观众里引起深刻的共鸣。
两性关系、亲子关系、租房、加班、社恐……日常生活的鸡毛蒜皮,都可以出现在脱口秀舞台上。这些话题中,每个年轻人都有故事,听着脱口秀演员的笑话,脑海中可能都是自己的故事。既有当局者的体验,又有旁观者的反思与抽离,懂的人自然能笑出声。

脱口秀也太快乐了吧!
文章插图
王勉的《社恐之歌》里都是每一个职场社恐患者的影子
脱口秀用充满幽默的戏剧化手法将来自生活的素材进行包装,将普通人的生活搬上舞台。与其说是脱口秀打动了观众,不如说生活本身就无比动人。
不仅内容,脱口秀的表演风格也很有互联网文化的特点味道,容易招人喜欢。
脱口秀的叙述方式不像相声那么层层深入,一番推导后才亮出底牌,脱口秀的每个段子基本都是独立的。在观众看来,这种表演少有修饰的痕迹,仿佛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这种个人化的表演方式容易加强情绪感染力,观众更容易带入自我。
比如,何广智用类似评书的演绎方式,整场都在讲理发这件小事,行云流水,挥洒自如:
我盯着镜子里我的头发,他盯着他的手艺,我们俩都没有说话,但这个时候我们两人脑海里都飘过同样一句话,就是“这也不能全赖他”。

脱口秀也太快乐了吧!
文章插图
2、生活中不敢说的话,脱口秀全替我说了
杨笠的心声“你们男人有底线吗”成为了社交货币、被骂上热搜,是因为对男性群体有所冒犯。但不得不说,
脱口秀不负责维持公允,脱口秀的精神是反叛、犀利、毒舌。
甚至可以说,冒犯是必要的一部分(国内的脱口秀在这方面已经很小心很温和了)。
脱口秀的舞台上,除了上面说的两性关系,人们在很多话题上都可以大胆开麦吐槽。生活中需要服从权威的人们,在舞台上可以反思、批判权威,这种位置上的颠倒让冒犯有了更多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