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高质量的独处,就不会有优秀的自己

独处是种稀缺能力有网友发文说:一个人去海底捞吃饭,服务员会在顾客对面,放一只小熊娃娃陪伴Ta。看完引发思考:一个人独自吃饭,是否会感到寂寞、孤独?其实,对于喜欢独处的人,独自用餐是惬意的事。
没有高质量的独处,就不会有优秀的自己
文章插图
独处对现代人来说,是种稀缺能力,能于喧闹的生存环境,开辟专属空间,实属不易。多少人忙于应酬和无效社交,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杂事,有多少余力留给自己?人们将重心放在普世成功上,将之视为人生信条和标配。对于独处,这种在待办事项清单中“重要不紧急的事”,敬而远之,或置之不理。忙于应对各种关系,疲于奔命,唯独忽略与自己的关系。独处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智者说:良好的关系从自己开始,而不是从别人开始。即人生最重要的关系,是和自己的关系。他人是自己的镜子,是内心的投射。
没有高质量的独处,就不会有优秀的自己
文章插图
与其费尽心思维护与他人关系,不如静心和自己相处。在独处中觉察、认识自己,了解真实的需求与感受。倾听内心诉求,安抚它,让情感自然流动,而非压抑。关照曾被忽视,不被看到的自己。看到自己的存在,别人才能注意你。独处是和自己建立良好关系后,进而与他人建立连接。正如台湾心理学者王浩威所说:“独处是相处的基础,有能力独处之后,才能真正与其他人好好相处。其实学习独处是建立良好相处关系的基础,能好好享受独处的人,才能够跟人发展出美好的相处关系。”即有能力独处,才能和他人好好相处。学会自己陪伴自己,是重要的生活技能。即使最亲密的夫妻,也可以有各自独处空间。
没有高质量的独处,就不会有优秀的自己
文章插图
刘若英和丈夫钟石的家,有两个书房,分别在房子的两头。他们回家后,一个往左走,一个往右走。给人的印象是,两人不够恩爱,实则爱得智慧,别具一格。他们的关系既亲密又独立。就像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强调的:完美的相处关系,是“窝在爱人的怀里孤独”。独处是与“真实的自我”坦诚相见心理学中有两个概念:虚假的自我、真实的自我。这是两个对立的自我,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认为:“从婴儿时期开始,我们就发展出了一套防御体系,尤其是感到自身受到威胁的时候,而这套防御体系很可能会演化成一个"虚假自我"。如果我们的基本需求,没有得到父母的承认与满足,我们会倾向于认为这些需求是不重要的。我们会为了顺从父母的意愿而抑制自己的渴望,不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因为我们会觉得,如果不顺从父母的意愿,那么就会危及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如:父母希望你考公务员,而你却想创业。如何协调父母的期待和自己的愿望,成为困扰。
没有高质量的独处,就不会有优秀的自己
文章插图
此外,我们为实现父母的梦想而屈从,付出的代价,就是自身的需求被抑制。努力取悦他人时,就隐藏并否认了"真实自我",从而导致自我疏离。"虚假自我"会占上风,成为如别人所是,而非自己所愿的人。也就是说,“虚假的自我”是活在别人的期待中,“真实的自我”是我想要的样子。蔡康永在一次专访中说:我们的认知系统里,总是存在着“乐观是好的,悲观是不好的”、“外向是好的,内向是不好的”、“自信是好的,自卑是不好的”等各种过于“正确”的观念。所以选择去迎合社会标准,去强迫修正自己。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别人的期待,不被普世成功、他人标准绑架,从而成为自己。正如叔本华所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放下伪装,卸下面具,才是原汁原味的自己。
没有高质量的独处,就不会有优秀的自己
文章插图
独处是智慧的源头《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即知道了应达到的境界,才能有坚定的志向,志向坚定才能够心静不乱,心静不乱才能够安稳泰然,安稳泰然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定、静、安的境界,唯有独处能获得,它是智慧的源头,也是心身真正自由与放松的途径。因此,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我发现,大多数时间一个人独处时有益于身心健康。和朋友在一起,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会很快感到厌烦,消耗精力。我爱独处,我从来没有发现比独处更好的伙伴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外出,到人们中间去时,比呆在自己的屋子里更为孤独。独处是一个人的狂欢,是放飞自我,和自己约会。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必有顾虑。唤醒心理能量,为人生助力。这里提供两种很好的独处方式:两种独处方式1.写日记。以色列海法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日记或类似的写作,是一种非常好的情绪表达和释放手段。此时,人们可以进入一种完全放松、自然的状态,更加真实地体验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进行肯定和鼓励,增加自信。通过写日记,宣泄情绪,缓解压力,调整心身状态。长期坚持,能使思维更具深度和高度,也是自我成长的不二选择。2.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