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霸屏,争议不断,脱口秀综艺的“破圈”之路何在?

持续霸屏热搜榜,不断上演“名场面”,火爆出圈的脱口秀综艺近来风波不断。短短几年,从不为人知到站上风口,作为舶来品的脱口秀在中国是如何兴起的?不同领域的嘉宾纷纷登上脱口秀的舞台,引发不同程度的争议,他们的表演真的是脱口而出吗?脱口秀综艺不断邀请各色嘉宾展现圈层碰撞,节目的真正魅力又是什么?

持续霸屏,争议不断,脱口秀综艺的“破圈”之路何在?
文章插图
一个人一支麦逗乐全场
近日,《吐槽大会》上的巨型提词器被曝光,引来大众一片哗然:原来《吐槽大会》也有剧本,嘉宾表演都是照本宣科,这让很多网友直呼对“集体作假”的“念稿大会”难以接受,有种“扫兴”的感觉。在通常的理解中,脱口秀就应该是即兴表演,但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误解。
人们对脱口秀的误解,一部分来自于它的名字,从中文字面意思来看,脱口秀似乎是脱稿的表演,但这个从英文talk show音译过来的词并不十分贴切。在英文中,talk show是指广播电视中的访谈节目,而现在国内观众熟悉的脱口秀综艺在节目形式上更接近单口喜剧(Stand-up Comedy),这是一种植根于舞台的表演艺术,也就是一个人、一支麦逗乐全场。
在美国,早期的单口喜剧表演场所多为酒吧,之后慢慢走向剧场,走向传播度更广的电视台,随着深夜脱口秀节目的影响力日益壮大,单口喜剧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形成了一种固有的喜剧形式。这也是众多美国喜剧演员的进阶之路,金·凯瑞、罗宾·威廉姆斯在成名之前都曾有过脱口秀表演的经历。
在国内,2009年深圳出现第一家脱口秀俱乐部。2010年,生化博士黄西受邀在美国白宫举办的晚宴上表演脱口秀,给中国脱口秀爱好者上了一课。2012年5月,东方卫视《今晚80后脱口秀》开播,这是中国第一档真正意义上的stand-up comedy节目,节目用爆笑脱口秀的方式讲述年轻人的生活,展现年轻人对社会热点、文化事件、时尚潮流的态度和思想,幽默风趣却又不失智慧与锐度。2017年,随着网络综艺《吐槽大会》的推出,脱口秀在中国迎来了热潮,李诞、池子等表演者一炮而红,成为第一代互联网脱口秀明星。
《吐槽大会》的成功让脱口秀这种表现形式被大众孰知,但整个行业体系远未走向成熟。相比海外脱口秀行业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丰厚文化根基和土壤,国内的脱口秀热潮是伴随着互联网综艺扩张所催生的,其急速崛起是一种跳跃式发展过程,市场没有经历自然生长,真正优秀的脱口秀演员为数不多。
脱口秀并非脱口而出
与传统的电视辩论、文化竞技节目不同,脱口秀比拼的不是急智,所谓的脱口秀并非脱口而出,每一段精彩的脱口秀表演,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以《吐槽大会》为例,节目中很少有淡而无味的水词,全是实打实的密集包袱。这些舞台效果很强的喜剧段子都出自幕后编剧团队,这也是节目的核心竞争力。
每期《吐槽大会》邀约嘉宾之后,会先做一个深入的访谈,编剧根据嘉宾的反馈和想法来进行基本创作和观点的建立,把嘉宾的槽点化作凝练幽默的语言加以表达,整个过程是编剧和嘉宾是一起来完成的。
正常情况下,《吐槽大会》每期节目准备需要一到两周时间,即使最熟练的写手,完成1000字的稿子也需要四五天的写作时间,其中的重点是对嘉宾个人风格的确定与挖掘。嘉宾洋洋洒洒说的上万字内容,最终将被编剧浓缩成五分钟的精炼表达。李诞曾透露,通常他写两万字,就得删掉一万五千字,段子的损耗率很高。所有的段子和笑点,还要通过读稿会进行集体创作,能够登台表演的段子一定是经过反复打磨的。
段子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嘉宾表演的个人表达。有网友从技术层面分析,像李诞、池子这样的表演者,每分钟要抛出3到4个段子,每个段子平均在15秒左右戳中观众的笑点,这种高强度的输出笑点对表演者的语言表达、节奏把控都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在业内,脱口秀表演需要经过专门训练,5分钟表演也被认为是入行的门槛。一个新入行的演员往往需要一两个月的创作与练习,才能有第一个观众反响热烈的5分钟成熟表演。在完成段子创作后,脱口秀表演者还要在不同观众面前测试表演效果,根据观众的反应来调整表演节奏,如果段子的语气语调预先没有调校好,就可能会出现尴尬的冷场,所以脱口秀节目中的提词器是为了精确完成表演,踩准每一个精心设计的包袱点。
在《吐槽大会》中,嘉宾看不看提词器因人而异,参加过节目拍摄的编剧宋方金表示,和他同场录节目的演员潘粤明就坚决要求提词器黑屏,因为觉得有提词器会干扰自己。范志毅在他做客的那期节目中之所以能让全场笑翻,则是因为他把每个段子全部内化成自己浑然天成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