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画院|“承旧启新”,北京画院举办2021迎春画展
这是于非闇先生1959年1月创作的《迎春图》——劲秀的枝条从画面左上角纷披而下 , 枝上点缀着一簇簇娇美的花朵 。 花枝下题宋人韩琦诗:“覆阑纤弱绿条长 , 带雪冲寒折嫩黄 。 迎得春来非自足 , 百花千卉共芬芳 。 ”
芳春时节 , 以这幅应景的《迎春图》开篇 , 3月26日 , “2021北京画院迎春画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启幕 。 展览通过历史文献梳理60年来“迎春画展”的发展变化及其所取得的成就 , 同时遴选出北京画院山水、花鸟、人物、油画四个创作室31位在职画家的优秀作品 , 分两期与京城观众共赏 。
文章图片
展厅现场
文章图片
展厅现场
文章图片
展厅现场
北京城内一道亮丽风景线
1959年 , 在新中国十周年华诞之际 , 由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组织的首届“迎春书画展”在北海画舫斋举办 。 京城的国画家、书法家积极响应参与 , 展览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
【北京画院|“承旧启新”,北京画院举办2021迎春画展】1959和1960两届展览之后 , 1961年 , 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主办了第三届“迎春画展” , 引发文艺界轰动 。 老舍先生撰文评价道 , “无论是山水 , 还是花鸟 , 都有一种新的气象、新的光彩 。 这新的气象与光彩 , 来自画家们的思想提高 , 对新时代日加热爱 。 祖国在移山筑路 , 引水开渠 , 画家们就热情地用这些前无古人的豪情壮举 , 写出前无古人的灿烂画面 。 ”
文章图片
于非闇迎春图85cm*43cm1959
从1959年到1963年 , “迎春画展”成为北京城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每年春节前后都在北海画舫斋如期举办 。 而如何用手中的画笔去描写社会主义建议的新成就以及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气象 , 成为那一代画家不断探索与实践的方向 。
此后由于种种原因 , “迎春画展”一度中断 。 直至1978年 ,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 , 北京画院再次恢复了“迎春画展”的传统 , 并一直持续到新的世纪 。
南都采访人员在展览现场发现 , 此次展览在文献区详实梳理了这些历史资料 , 其中包括1959年首届“迎春画展”献词 , 历年“迎春画展”的参展目录、门票 , 刊登“迎春画展”展讯的剪报 , 杂志上刊载的老舍先生的文章《迎春画展》 , 叶浅予先生的文章《刮目看山水》 , 于非闇先生参加第一届“迎春书画展”的作品《迎春花》 , 以及朱德委员长1962年春节为当年“迎春画展”书写的题词:“承旧启新 , 使祖国的绘画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 ”
春天催生一幅“好画”的诞生
据悉 , 北京画院目前设有山水、花鸟、人物、油画四个创作室 。 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互渗的大环境中 , 北京画院的创作呈现出空前的多样性:工笔、写意、具象、表现……或钟情于描绘对象的精心刻画 , 或着意于作品境界的不断开拓 , 或专注于艺术形式的探索与实验 , 或偏重于精神情感的体验与表现 , 力求创造、完善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与风格 。
“2021北京画院迎春画展”首期展出的是山水、花鸟两个创作室的精品力作 。 山水部分包括刘旭的《团扇》系列 , 谢永增的《晋城乡村写生》系列 , 郭宝君《故园》系列 , 郑雅风《幽山隐逸》 , 徐钢《绝壑危峰望欲迷》 , 买鸿钧《九华烟雨》 , 牛朝《苍山雪迤》 , 徐卫国《秋水阑珊》等 。
文章图片
谢永增晋城乡村写生之四44x68cm2019年
文章图片
刘旭圆扇系列六直径25cm2017年(1)
花鸟部分则展出姚震西《庚子花卉》 , 陈福彬《春风柔情》 , 乐祥海《桃园日记》 , 李雪松《葳蕤春光》 , 安华平《翠羽烟岚》 , 方政和《临五马图》 , 李凤龙《自称图》等 。
文章图片
陈福彬春风柔情38x142cm2021年
文章图片
姚震西庚子花卉46x69cm2020年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在展览序言中表示 , 北京画院是一个“保守”的艺术机构 。 所谓“保守”不是故步自封 , 而是某种态度与选择 。 就如同当年陈师曾与金城一样 , 在了解、研究古今东西之后的自我选择 。 吴洪亮介绍 , 这次“2021北京画院迎春展”在策划上从2017建院60年至今 , 谋筹了近五年 。 “这既是一次汇报展 , 更是一次自我审视、相互探讨、谋求提高的机会 。 ”
- 麝香|皇帝明明瞧不起颂芝,为何要“破她身子”?你看她掌握了啥秘密
- 虚假繁荣的“大正时代”:日本政党为何无法阻止军部崛起?
- 管仲有一毒计,轻而易举就灭掉他国,现在却成了美国的“杀手锏”
- “千古一帝的”的康熙皇帝,为什么让一群“孩子”生擒鳌拜?
- 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未应验,并非其计算有误,而是另有原因
- 《红楼梦》有个“脂砚斋”,存在就是个谜,看破他,不要迷信他!
- 幼儿园出现“戴面具的爷爷”,欺负4岁小女孩,内裤上有血迹
- 欧洲的“匈人帝国”,疆域有多大?
- 从黄忠的事迹来看汉末的“忠烈观”
- 他绝望之际拿出的一份自以为能“保命诏书”,没有想到是这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