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圣人”胡适的跌宕起伏,从学界“小弟弟”到政界“达人”

一、被寄予厚望的“小弟弟”
1904年 , 13岁的胡适离开乡下 , 去大城市求学 。 刚离开时 , 胡适一头乌黑长辫 , 一身长袍马褂 , 一派封建旧式打扮 。
来到梅溪学堂 , 胡适接触邹容《革命军》 , 开始自诩“新人物” , 但乌黑长辫直到读中国公学时都没有剪去 。
老师同学觉得胡适年龄小 , 还是“小弟弟” , 同盟会的人觉得胡适一副文绉绉的样子 , 适合做学问 , 因此大家都很爱护他 , 从不强迫他剪去长辫 。

胡适|“圣人”胡适的跌宕起伏,从学界“小弟弟”到政界“达人”
文章图片
图|胡适
可见 , 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将“小弟弟”胡适往学术道路上推 。
胡适也不负所望 , 少年成名 , 有“少年诗人”之称 , 傅君剑赠诗 , “天下英雄君与我 , 文章知己友兼师” 。
一度 , 胡适立志成为古体诗的诗人 , 可最后竟成为白话文的“通天教主” 。
那时胡适还小 , 有些“小弟弟”样的不成熟和心高气傲 。 直到留洋前 , 胡适的不成熟形象还很明显 。

胡适|“圣人”胡适的跌宕起伏,从学界“小弟弟”到政界“达人”
文章图片
图|胡适和他背后的女人们
留学前 , 胡适呆在上海终日无所事事 , 于是和朋友吃喝嫖赌 , 生活堕落腐化 。
有人统计 , 在59天内 , 胡适打牌16次 , 喝酒14次 , 逛窑子10次 , 相当厉害 。
老师王云五看不下去 , 让他离开损友 , 多看些书 , 多翻译些小说 。 好友许怡荪也写信劝他 , “祓除旧染 , 砥砺廉隅 。 ”
最终 , 胡适不负所望 , 如同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 年纪轻轻便“暴得大名” , 最后走上事业巅峰 。
二、“胡博士”
胡适是天生的读书种子 , 在同龄人还在启蒙阶段 , 他就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 , 且相当饥渴 , 不仅爱读圣贤书 , 还自愿花大把时间去读其他书籍 。
而这离不开父亲胡传的影响 。
胡传在家乡德高望重 , 返乡期间 , 乡风都有所好转 。 他希望胡适学习成绩“最高一排” , 做思想品德“最上等的人” 。
去世后 , 妻子继承了他的遗志 , 给私塾先生最高的工资 , 私塾先生便给胡适下最用心的功夫 , 胡适也就读了更好的书 。
胡母还时刻叮嘱胡适“不要跌你老子的股” 。

胡适|“圣人”胡适的跌宕起伏,从学界“小弟弟”到政界“达人”
文章图片
图|胡适和母亲
于是早早的时候 , 胡适就志向高远 , 把成贤作圣作为目标 , 因此也获得了少年老成的诤名 。
胡适|“圣人”胡适的跌宕起伏,从学界“小弟弟”到政界“达人”】大家觉得胡适像先生 , 便叫他“穈先生” , 胡适为了符合这一形象 , 便举止优雅 , 规范行为 。
于是胡适开始越来越爱惜自己的羽毛 , 越来越有名誉心 。
16岁的胡适便觉得自己肩负“大职” , 不能虚度光阴 , 便急切地寻求成功 , 获得名誉 , 而这不符合他当时的青春年少 , 便有点暮气沉沉 , 少年老成 。
在美国留学期间 , 胡适去看足球比赛 , 觉得过于激烈的比赛的场面 , 有失大学生的尊严和体面 , 便一直做个正襟危坐的“先生” , 用过于理性的态度 , 去看这场激烈又索然无味的比赛 。
最后 , 国外的境遇让胡适渐渐治愈了自己少年老成的心态和举止 , 成为了一个“乐观主义者” , 但在“争名”之路上还是越走越远 。

胡适|“圣人”胡适的跌宕起伏,从学界“小弟弟”到政界“达人”
文章图片
图|留美时胡适
在国外四处演讲 , 胡适获得好名声 , 也因演讲占据过多时间而被取消奖学金 , 但胡适不在乎 , 因为名声是个好东西 。
在康奈尔大学留学期间 , 胡适就获得“半个博士” 。 因过于“争名” , 同学叫胡适为“Doc” , 这“半个博士”的称号明显有几分戏谑的色彩 。
而胡适依然顶着“半个博士”的帽子到成为真正博士 , 以及后来名噪一时的35个名誉博士头衔 。
后来 , 胡适几乎与“博士”划上等号 , 有些报刊直接称呼“胡博士” , 似乎“博士”成了胡适的专有头衔 。
三、“胡圣人”
1917年 , 胡适留学回国 , 初到北大 , 讲课方式受到学生质疑 , 面临被辞退风险 , 后来学生代表傅斯年听课后力排众议 , 胡适才逐渐被认可 。
1919年 , 胡适代表作《中国哲学史大纲》发表 , 一时洛阳纸贵 。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给予高度赞誉 , “其了解古书之眼光 , 不让于清代乾嘉学者 。 ”
此话一出 , 胡适“暴得大名” , 不仅在北京大学站稳了脚跟 , 更在学术界得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