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誉|朱元璋残害功臣时,千算万算漏掉一人,多年后此人率军令江山易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马克思曾指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 , 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 ”历史的前进与个人的发展分不开 , 其中 , 一些人的选择对历史的进程更是有重要意义 。
历史上 , 靖难之役是明朝发展的转折点 。 明太祖朱元璋越过儿子 , 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 。
朱元璋的儿子们对此甚为不满 , 燕王朱棣胆子最大 , 打着清君侧的名号意指皇位 。 但是 , 若非一个人的帮助 , 朱棣绝不可能夺位成功 , 这个人就是明朝开国功臣—陈亨 。
01
元末起义、开国功臣
陈亨(1332-1400)原在元朝扬州担任万户一职 , 但元朝末期 , 社会动荡不安 , 起义军此起彼伏 , 陈亨深知元朝时日不多 。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 为了自己的前途考虑 , 陈亨决定加入当时的起义军 。
在选择起义军的时候 , 陈亨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虑 , 他没有选择郭子兴、张士诚等实力强大的军队 , 而是选择了当时兵力不足未成气候的朱元璋 。
陈亨为什么会选择朱元璋呢?或许是看中了朱元璋的军事才能和深谋远虑 , 又或许是认为在朱元璋手下自己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
在朱元璋手下 , 陈亨显示出杰出的军事才能 。 他跟随徐达在多次战役中大胜 , 一次 , 在徐达北伐元朝大都战役中 , 陈亨负责把守东昌府 。
元军发起突袭 , 面对两万多铁骑 , 陈亨果断设防 , 在元军来的路上设下埋伏 , 大获全胜 。 此后明朝建立 , 陈亨被调到北疆抵御北元入侵 。
02
北上边防、善始善终
历朝历代 , 开国功臣能够善终的不多 。 秦二世胡亥将蒙武、蒙恬、李斯等人赶尽杀绝;汉高祖刘邦 , 跟随他一起出生入死的韩信、彭越等人身首异处;明太祖朱元璋更是策划了牵连几万人口的胡惟庸案、蓝玉案 。
为什么朱元璋要屠杀功臣呢?站在皇帝的位置上 , 最大可能是为后代能够安稳地统治江山 。 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 , 朱元璋越过众多儿子 , 将太子之位传给孙子朱允炆 。
朱允炆宅心仁厚 , 在朝中没有势力 , 朱元璋担心新皇帝难以管理这些位高权重的大臣 。 徐达、常遇春、蓝玉等都是跟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名将 , 他们的能力和脾气朱元璋最清楚 。
万一 , 他们起兵造反 , 明朝必定覆灭 。 为了子孙后代 , 朱元璋不得不手刃兄弟 。
世上最具真理性的话“凡事都有例外” 。 当初选择了朱元璋而如今远在北疆的陈亨逃过一劫 。 出于对陈亨的忠心、军事才能以及北疆稳固的考虑 , 于是陈亨成为了幸运儿 。
可是 , 朱元璋万万没想到 , 自己为子孙铺好的道路 , 竟毁在了陈亨手中 。 所以说 , 变量无处不在 , 事无绝对 。
03审时度势、力挺朱棣
建文帝登基后 , 施行削蕃政策 , 导致各地藩王极为不满 。 燕王朱棣深感此时正是夺取皇位的大好时机 , 于是一场改变明朝命运的大战—靖难之役开始了 。 为了皇位 , 朱棣与朱允炆正式开战 。
战争初期 , 朱棣处于劣势 , 因明朝规定藩王不得养兵 , 所以朱棣手下的兵力十分匮乏 , 只是一些卫队和临时招募的士兵 , 无法与李景隆带领的五十万人马抗衡 。 当时 , 北平势弱 , 为了胜利 , 朱棣不得不另外谋划 。
朱棣将眼光盯向了宁王朱权的大宁 , 大宁是明朝防御北元的军事重地 , 有二十万精锐以及朵颜三卫骑兵 。
朵颜三卫骑兵是当时最强悍的军队 , 朱棣相信只要有大宁的二十万精锐以及朵颜三卫骑兵 , 他一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
一场以陈亨为辅助 , 与宁王周旋的谋划开始了 。 在朱棣与朱允炆的决战中 , 宁王朱权是不站队的 。 虽然在削蕃的压迫下 , 宁王也未能幸免 , 他不像朱棣那样有反叛精神 , 心中又难免对建文帝朱允炆不满 , 于是朱棣有了可乘之机 。
- 同为史上最勤政皇帝,朱元璋应付自如,为何雍正却被活活累死?
- 76岁的李善长在家养老,每天耕田种地,为何还被朱元璋满门抄斩?
- 一小官遇到微服私访的朱元璋,不认识他还拉着喝酒,后来官升十级
- 朱元璋怒斥“后宫不得干政”,为何马皇后一句话噎得他哑口无言?
- 第一个血祭朱元璋屠刀的为什么是廖永忠?只因他做了:瓜步沉舟!
- 为什么明宪宗子嗣数量仅次于朱元璋,还有人抓着万贵妃不放?
- 朱元璋|朱元璋问道士自己寿命多长?道士:比我多一天,朱元璋:斩了
- 鞭死朱亮祖:勋臣横行不法,朱元璋压抑的怒火通过一个县令而爆发
- 朱元璋|朱元璋将爱子朱檀处以“髡刑”,儿媳处以凌迟,他俩犯了什么错?
- 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国家体制和朝廷群臣利益关系,已经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