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吴以岭院士:中医发展应坚持理论创新 推动中医药实现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

新华网上海3月25日电(肖寒)近日 , 第十七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 共论应用中医络病理论防治慢性疾病的重大创新成果 , 共谋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之路 。 会议期间 ,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接受新华网等媒体采访 , 就“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
肺炎|吴以岭院士:中医发展应坚持理论创新 推动中医药实现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文章插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接受新华网采访
新华网:络病学在中西医结合治疗 , 尤其是以新冠肺炎为代表的大病防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吴以岭:络病学研究的是脉络发生病变引起的疾病 , 它是经脉、经络学说中非常独特的部分 。 我们根据呼吸疾病从气络、气道到血络的发病规律 , 研究出像连花清瘟等一系列产品 , 这些中药对病毒转移和改善症状均有一定的作用 , 本次抗击疫情所使用的“三药三方” , 连花清瘟也包含在其中 , 在我国的应用范围是十分广泛的 。
据统计 , 去年第一季度约有7000万人在中国应用了连花清瘟进行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 与此同时在新冠肺炎感染区连花清瘟作为基础用药也应用广泛 , 实验与临床研究证实连花清瘟可有效防治新冠肺炎 。
【肺炎|吴以岭院士:中医发展应坚持理论创新 推动中医药实现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在国际上 , 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在使用连花清瘟进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 中医药在这次疫情当中不仅在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 , 而且在世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目前连花清瘟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并销售 。
新华网:络病和微血管有怎样的关系?中医脉络学说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取得哪些新的创新成果?
吴以岭:目前临床上认为 , 血脉或者络脉发生了病变 , 会引起脑血管病、冠心病、心梗等疾病 , 近年来西医学所讲的重大血管病变 , 在中医文献当中都有记载 。 聚焦到微血管方面 , 攻克微血管病变是过去医学界的难题 , 其发病机制不太明确 , 一些扩张血管药物对毛细血管也很难起作用 , 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 至今还没有很好地解决 。 面对这么一个难题 , 我们就要从理论、机制、临床三个方向开展研究 , 综合判断以应对微血管病变导致的疾病 。
新华网: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 , 如何通过络病理论创新更好地带动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 , 您有哪些规划?
吴以岭:近年来 , 本着中西医并重的发展理念 , 我国中医药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 全国绝大部分的基层医疗能够提供中医药诊疗服务 。 2019年全国中医药大会的召开 , 确立了中医药在我们国家的战略性地位 , 中医药在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及疾病康复整个过程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为健康中国服务 , 为百姓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 。
再聚焦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 , 中医药在应对新冠肺炎时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 。 以连花清瘟为例 , 它是SARS期间研制出来的药物 , 此次新冠肺炎 , 也被作为基础用药投入使用 。 对新冠肺炎病人的治疗作用达到91% 。
我认为 , 中医今后的发展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 中药研究需要学术理论的自身创新 , 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用药规律 , 所以基础理论研究亟待加强 。
第二 , 中医也应当加强临床研究 , 不管中药、西药 , 治好病才是好药 。 中药理论创新应落实在临床的组方创新 , 最终提高临床疗效 。
第三 , 把中医理论创新、临床已取得疗效的处方转换成新药 , 促进中药产业发展 。 把传统中医理论创新和现代科技相结合 , 产生重大原创成果 , 为中药的传承发展做出贡献 。 此外 , 中药还应该坚持理论创新 , 临床服务提高疗效 , 有效组方转化新药 , 促进产业发展 , 进而往国际发展 , 才能实现中医的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 。
【纠错】【责任编辑:宫晓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