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纪录片《听起来很好吃》打造极致的“听觉盛宴”( 二 )



美食纪录片《听起来很好吃》打造极致的“听觉盛宴”
文章插图
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纪录片以美食的“小切口”来书写饮食文化的“大篇章”,以走心且接地气的方式展现着美食背后的文化。《听起来很好吃》虽然每集只有5分钟的篇幅,但因为有了饮食文化为底蕴,该纪录片在轻松活泼之余又不失庄重之感。
创新书写“视听符号”
实现“家国同构”的意识形态宣传
在创作过程中,《听起来很好吃》除了提炼美食制作过程中的声音外,还融入了当地的方言、相声、评弹、戏曲等声音元素。此外在画面中还有意地增加了贴福字、看春晚等饶有意味的画面元素,这些视听元素在唤醒观众的乡愁意识之余,引领观众呼应了“家国同构”意识形态宣传的召唤。

美食纪录片《听起来很好吃》打造极致的“听觉盛宴”
文章插图
“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其本质是个体对民族的集体身份认同和享有的共同的感情。家国同构的意识形态宣传可以增强个体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海之内皆兄弟,九州方圆是一家。《听起来很好吃》中的美食虽形态口味各异,但煎炒烹炸工序相似,更重要的是用不同菜品的声音把幅员辽阔的祖国各地区串联起来,增强了观众对“中华儿女一家亲”的认同感。

美食纪录片《听起来很好吃》打造极致的“听觉盛宴”
文章插图
第一集《干烧鱼》刚开场,《大中国》的歌词便先声夺人,“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借助经典歌曲实现了“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的意识形态宣传。接着贴“福”字、看春晚等引发观众“共情”的视听符号在美食制作的场景中接连出场,召唤着观众完成“中华儿女”的身份认同。
从符号学的角度讲,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是一个“编码”与“解码”的过程。在制作美食的场景中加入与之关联的视听符号即是“编码”;观众在观看中接受“家国同构”的意识形态宣传,完成身份认同的过程即是“解码”,只不过“解码”是悄无声息地。而这正是《听上去很好吃》的巧妙之处,其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了意识形态的宣传。

美食纪录片《听起来很好吃》打造极致的“听觉盛宴”
文章插图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提倡“原地过年”的整体社会气氛中,《听起来很好吃》让诸多无法回家的异乡人,用一种崭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美食,让观众在这场美食听觉盛宴中获得了许多思乡慰藉,留下了温暖的独家记忆。
“只要味道延续,关于城市和生命的记忆就会一直存在,好好吃饭用心生活,比什么都幸福”,这或许就是该纪录片想要传递给观众的生活启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