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会计 基础知识 总结
非日常活动形成利得 , 包括:接 受捐赠、处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 产净收益、罚款收益 。
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确认条件: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Comment j47:损益收入类科目有 5个: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 收入、营业外收入 。
15、、投资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经济利益流入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 Comment j48:非日常活动形成损/ /失 , 如地震、罚款支出分类:14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或15分为主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5.费用:16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T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一 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岀确认条件: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岀企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经济利益流岀额能够可靠的计量分类: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当中的(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Comment j49:成本类科目4个: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 研发支岀11包括 。
16、本年利润、利润分配12既是含义也是特征 , 特征要与确认条件分开13所有者权益这里可以理解为利润14按日常活动分类15按重要性分类Comment j50:损益费用类10个 科目: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 成本、营业外支岀、营业税金及 附加、所得税费用、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以前年度 损益调整、资产减值损失匕一二:一PComment j51:比如向银行借款手 续费 , 利息费等Comment j52:有三个结构等式: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 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 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 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 收益/损失 利 。
17、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岀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即 25%利润总额)工、制造费用)期间费用: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营业成本 , 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盔的各项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6.利润仃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确认条件:利润反映收入-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后净额 。
其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 , 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利得和损失的确认 金额的确认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 的计量分类:收入-费用后的净额反映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企业非日常活动业绩“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及构成:反映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1. 历 。
18、史成本:实际成本购入或取得时支付的价款我国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会计要素 , 如采用其他四项应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持续取得可靠计量(即计量属性的运 行原则)2.重置成本:现行成本(多应用于盘盈固定资产)3.可变现净值:资产可以变现的净值(可能变成现在值多少钱)以预计价-进一步加工成本-销售费用-相关税费后净值(多应用于存货跌价准备的后续计量)4.现值:将未来确定金额折算成现在的价格(需考虑时间)5.公允价值:双方认可的公平价格 , 市价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 , 它表明各会计要素Comment j53:会计基本等式(基 本会计等式)、财务状况等式、 静态会计等式 , 是复式记账 。
19、 法、试算平衡的理论基础、 资产负债表依据 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是进行复式记账、编制资产负债 表的理论依据Comment j54:经营成果等式 , 不 考虑利得和损失利润表依据 调整后:收入-费用+利润/-损失= 利润I j Comment j55:反映一定日期 , 时占i:-八、间的基本关系等式 , 是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基础 。
Comment j56:反映一定时期1 f1.财务状况等式:反映一特定日期资产=权益=负债 +=债权人权益(债权人借入)+所有者权益(投资人投入)所有者权益恒等式).经营成果等式:反映一定时期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利润彳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弐资产负 。
20、债表静态_财务状况动态 T经营成果 TH攵入-费用=利润利润表Comment j57:设计等式一方时 ,反方向等额变动 。
涉及等式两方 时 , 同方向等额变动 。
经济业务:又称会计事项 , 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使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的交易 或者事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加f增加f增加f增加f减少J减少J减少J减少J增加f减少J增加f减少J增加f减少J;
增加f减少J减少J增加f!9类基本经济业务的发生:扩展等式: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9类基本经济业务的发生均不影响财务状态等式的平衡关系 , 具体分为三种情况:1.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增加 , 增加金额相等;
来源:(未知)
【学习资料】网址:/a/2021/0321/0021741206.html
标题:会计|会计基础知识总结(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