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减油、减盐、减糖……健康饮食,守护我们“舌尖上的健康”

你知道什么是“三减”吗?所谓“三减”就是减油、减盐、减糖 。 近日 , 河北省发布《减油、减盐、减糖行动倡议书》 , 倡议全社会开展减油、减盐、减糖行动 , 增强减油、减盐、减糖“三减”意识 。
油、盐、糖 , 这3样日常饮食中最离不开的调料 , 却是威胁我们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 。
●为什么要“减油、减盐、减糖”?
相关数据显示 , 我国慢性病致死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6.6% , 每10个死者中就有8个死于慢性病 。 而不健康生活方式正是导致慢性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 其中高盐、高油和高糖的使用习惯 , 占据了我国居民不健康膳食的最重要位置 。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指出 , 长期高盐、高油、高糖饮食易引起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问题 , 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风险 , 如果长期血脂异常还会引起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肾动脉硬化、肾性高血压、胰腺炎、胆囊炎等多种疾病 。
●减控“油盐糖” , 为健康加分
健康生活从“三减”开始 , 想要真正做到减油、减盐、减糖 , 还是需要我们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 , 少吃油炸食品、警惕“藏起来”的盐、用白开水替代饮料……只有做好这些日常小事 , 才能让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 真正为健康加分!
食品|减油、减盐、减糖……健康饮食,守护我们“舌尖上的健康”文章插图
>>饮食要“减油” , 健康才能加油
1.控制烹调油摄入量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 , 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烹调用油量不超过25-30克 。
2.学会使用控油壶 。 把全家每天应食用的烹调油倒入带刻度的控油壶 , 炒菜用油均从控油壶中取用 , 坚持家庭定量用油 , 控制总量 。
3.多用少油烹调方法 。 烹调食物时尽可能选择不用或少量用油的方法 , 如蒸、煮、炖、焖、凉拌、急火快炒等 。
4.少用多油烹饪方法 。 建议少用煎炸的方法来烹饪食物 , 或用煎的方法代替炸 , 也可减少烹调油的摄入 。
5.少吃油炸食品 。 少吃或不吃如炸鸡腿、炸薯条、炸鸡翅、油条油饼等油炸食品 , 在外就餐时主动要求餐馆少放油 , 和少点油炸类菜品 。
6.少用动物性脂肪 。 建议减少动物性脂肪的使用数量和频次 , 或用植物性油代替 , 食用植物性油建议不同种类交替使用 。
7.限制反式脂肪酸摄入 。 建议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g 。
8.不喝菜汤 。 烹饪菜品时一部分油脂会留在菜汤里 , 建议不要喝菜汤或汤泡饭食用 。
9.关注食品营养成分表 。 学会阅读营养成分表 , 在超市购买食品时 , 选择含油脂低 , 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
食品|减油、减盐、减糖……健康饮食,守护我们“舌尖上的健康”文章插图
>>“减盐”非小事 , 警惕“藏起来”的盐
1.控制食盐摄入量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 2-3岁幼儿不超过2克 , 4-6岁幼儿不超过3克 , 7-10岁儿童不超过4克 。 65岁以上老年人应不超过5克 。
2.使用定量盐勺 。 少放5%-10%的盐并不会影响菜肴的口味 。 使用定量盐勺 , 尝试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 。
3.少吃咸菜多食蔬果 。 少吃榨菜、咸菜和酱制食物 。 建议每餐都有新鲜蔬果 。
4.少吃高盐的包装食品 。 少吃熟食肉类或午餐肉、香肠和罐头食品 , 建议选择新鲜的肉类、海鲜和蛋类 。
5.逐渐减少钠盐摄入 。 减盐需要循序渐进 , 味觉对咸味的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 。
6.阅读营养成分表 。 在超市购买食品时 , 尽可能选择钠盐含量较低的包装食品 , 和具有“低盐”、“少盐”、或“无盐”标识的食品 。
7.外出就餐选择低盐菜品 。 尽可能减少外出就餐 , 主动要求餐馆少放盐 , 尽量选择低盐菜品 。
8.减少调味品用量 。 建议选择低钠盐、低盐酱油 , 减少味精、鸡精、豆瓣酱、沙拉酱和调料包用量 。
9.警惕“藏起来”的盐 。 一些方便食品和零食里虽然尝起来感觉不到咸味 , 但都含有较多的不可见盐 , 建议少食用“藏盐”的加工食品 。
食品|减油、减盐、减糖……健康饮食,守护我们“舌尖上的健康”文章插图
>>抵制甜蜜诱惑 , “减糖”需要管住嘴
1.控制添加糖摄入量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g , 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 糖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 。 各类人群均应减少添加糖(或称游离糖)的摄入 , 但不包括天然水果中的糖和主食中的天然碳水化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