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南孙|从大小姐到“送子观音”,她的百岁人生见证了五代中医人的传奇( 二 )


一位多年来患有输卵管堵塞的病人吃了几个月的中药后顺利怀孕了 , 她特意来给朱南孙报喜:“朱老 , 我在别的地方看不好 , 只有您看了有用 。 ”朱南孙谦虚地回应:“你在别处看了一段时间 , 已经治好了一半;我的药只不过起到了一半的功效 。 ”
朱南孙|从大小姐到“送子观音”,她的百岁人生见证了五代中医人的传奇文章插图
被人们称为“送子观音”的朱南孙看病很准 。 除了望、闻、问、切四诊之外 , 她还有一套问诊之法 , 那就是祖父与父亲所传的“妇科十问箴言”:一问年月二问经 , 及笄详查婚与亲 , 三审寒热汗和便 , 四探胸腹要分明 , 头痛腰酸多带下 , 味嗅辨色更须清……十全诊治方得准 。
朱南孙习惯把病人的位子安排在自己的右侧 , 因为她左耳的听力不好 。 病人讲述病情时 , 她会不自觉地紧挨着病人用右耳倾听 。 有时候 , 她还会与病人说起“悄悄话” 。 妇科疾病常常涉及病人的难言之隐 , 有些病人不知如何开口 , 朱南孙就会与她耳语 。 面对从全国各地甚至从海外慕名而来的病人 , 朱南孙不仅学会了多种方言 , 还会打几句手语与聋哑病人沟通 。
朱南孙看人也很准 。 闭经、不孕、子宫肌瘤……对女性而言是一个人的病痛 , 往往也是一家人心头的阴云 。 尤其是求子不得的女性 , 往往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 。 她对学生说 , 你的一句鼓励、一句宽慰 , 有时候会胜过你开的药 。 她们精神放松了 , 加上对症下药 , 好消息就来了 。
40年前 , 一位日本病人走进了朱南孙的诊室 。 她50多岁时因大出血被送往医院抢救 , 医生告诉她患上了卵巢癌 。 卵巢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 , 即使在医学发达的今天 , 患者的5年生存率依然很低 , 40年前更不乐观 。 在接受手术与化疗后 , 这位病人决定在所剩不多的时光里与家人到处看看此生未见过的风景 。 她选择的第一站 , 就是她丈夫的祖国———中国 。 来到中国后 , 她第一次听说了朱南孙的名字 , 便慕名来到了岳阳医院 。 听了她的情况 , 朱南孙对她说 , 这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就是最好的心药 。 在朱南孙的细心调理下 , 这位病人不仅度过了“5年”这道坎 , 还活到了70多岁 , 两位老人也从医患成了跨国友人 。
朱南孙的女儿许传荃自2010年回到上海后 , 就一直随母亲出诊 。 在她看来 , 母亲身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 几乎所有病人都信任她、喜爱她 。 在她从医的整整80年里 , 有太多令人难忘的医患情 。 虽然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 , 她已不再出诊 , 但还是有许多病人牵挂着她 。
朱南孙|从大小姐到“送子观音”,她的百岁人生见证了五代中医人的传奇文章插图
朱南孙与女儿许传荃(左一)、学生董莉(右一)
传承的是医术 , 更是民族的文化
朱南孙的祖父朱南山来到上海时 , 正是全国各地的中医名家汇聚上海的时代 , 各大中医流派渐成气候 。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曾做过研究 ,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 , 上海有数十个中医流派 。 海派中医作为海派文化的一部分 , 呈现出开放、兼容、创新的繁荣之景 。 但如今 , 有不少流派已失传或濒临失传 。
在朱南孙看来 , 一个中医流派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传承人的“开枝散叶” 。 只有形成代代相传的人才链 , 流派的“脉”才不会断 。
2001年 , 朱氏妇科在全国范围内率先以工作室形式开展流派传承 , 80岁的朱南孙收孟炜、董莉为徒 。 此前 , 她已培养了胡国华、王采文等一批继承人 。 朱南孙90岁时 , “朱氏妇科流派传承中心”成立 , 她又收了两位徒弟 。
朱氏妇科“名中医工作室”在中医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 不少医院与中医流派纷纷效仿 。 “师带徒”是工作室最重要的传承模式 。 面对同一种病 , 不同的中医流派在辨证思路、遣方用药的方法上会有所不同 。 比如 , 同样是活血化瘀 , 不同流派的医生会使用完全不同的药材进行配伍 。 学生需要在跟随老师问诊、抄方、整理医案的过程中 , 慢慢揣摩、体会老师辨证论治的方法与用药之道 。
拜朱南孙为师后 , 董莉经常是上午随朱老看门诊 , 下午自己出门诊 。 一段时间后 , 她发现自己开的方子和朱老越来越像 。 朱老看病时的思维方式、用药特点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她 。
有一天 , 董莉像往常一样随老师门诊、抄方 。 朱南孙细细询问了一位病人的情况 , 她把完脉后 , 请董莉也把一把脉:“你也出一张方子给我看看 。 ”于是 , 董莉与老师各自写了一张方子 。 朱南孙将两张方子一对 , 仅差一味药 。 她对董莉说:你可以出师了 。 此时 , 距离董莉正式拜师朱南孙已有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