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南孙|从大小姐到“送子观音”,她的百岁人生见证了五代中医人的传奇

前不久 , 国医大师朱南孙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度过了她的百岁生日 。
享誉全国的朱氏妇科从朱南孙的祖父开始 , 已绵延五代 。 朱南孙亲历并见证了这个中医流派传承百余年的传奇 。 而这段传奇 , 也是近现代中医发展的一个缩影 。
我是搞中医的 , 我的根在中国
2000年夏天 , 80岁的朱南孙结束了探亲之旅 , 登上了从美国回上海的飞机 。
尽管她的亲人和当地的华人社团都竭力挽留她 , 她依然坚持:“我是搞中医的 , 我的根在中国 。 我觉得没有什么地方比中国更好了 。 ”
回到上海 , 每每被问起“您的亲人都在美国 , 怎么一个人回来了” , 朱南孙的回答是:“我的学生都在中国 。 ”
在此后整整十年的时间里 , 朱南孙的身边唯有孙子、学生相伴 。 每周 , 她依然坚持看四次门诊 。
朱南孙原名朱荣年 。 “南孙”这个名字象征着祖父朱南山对其继承家学的期许 。
朱南山早年在家乡南通拜名医沈锡麟为师 , 因擅长治疗时疫重症而闻名于乡里 。 1916年 , 45岁的朱南山到名医云集的上海滩闯荡 。 1933年 , 他在北京西路附近开设了一间诊所 , 名为“南山小筑” 。 内、外、妇、骨伤科 , 他皆能诊治 , 到了晚年 , 尤其擅长妇科 。
在朱南孙的记忆中 , 祖父经常为贫苦百姓看病 。 “他们都是生了大病 , 不得已才来看病的 。 祖父用药很有魄力 , 他会想办法用最少的药 , 一剂、两剂就把他们看好 。 因此 , 他被人们称为‘朱一帖’ 。 ”
朱南孙|从大小姐到“送子观音”,她的百岁人生见证了五代中医人的传奇文章插图
朱南孙的祖父朱南山
【朱南孙|从大小姐到“送子观音”,她的百岁人生见证了五代中医人的传奇】“南山小筑”每天要诊治两三百位病人 。 与朱南山一同坐诊的 , 是他的长子朱小南与次子朱鹤皋 。 朱南孙的父亲朱小南从小随父亲习医 , 20岁时就开始悬壶济世 。 朱鹤皋也深得父亲真传 , 多年后出任香港新华中医协会会长、香港中国医学院院长 。
尽管生于中医世家 , 家中的女孩子却不太愿意学医 , 原因是兄弟们学医实在太苦 , 一年之中只有3天能休息 , 每日天不亮就要起床苦读 , 直至深夜才能休息 。
朱南孙却不觉得苦:“我小时候家里每天来来去去的病人很多 , 大多是忧心忡忡而来 , 开开心心而去 。 我那时候就觉得 , 做医生真好!”
身为朱小南的长女 , 朱南孙深知祖父与父亲对她的期许 。 她不仅勤奋苦读 , 还很热爱运动 , 尽管家中有汽车 , 但这位朱家大小姐常常是脚蹬一双旱冰鞋 , 从“南山小筑”一路滑行去中学 。
高中毕业后 , 她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上海新中国医学院 。 在名师指点下 , 她研习《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濒湖脉学》《本草纲目》等中医基础知识 , 实习期间跟随当时的儿科名医徐小圃、内科名医丁仲英、妇科名医唐吉父等人学习 。
毕业前夕 , 朱南孙开始随父亲朱小南襄诊 , 很快便成为父亲的得力助手 。 1943年春天 , 朱小南在诊室一隅为女儿单独设了一张桌案 , 朱南孙正式独立坐诊 。
新中国成立后 , 为了支持国家中医事业的发展 , 朱小南放弃了自家诊所 , 带领朱南孙加入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 , 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前身 , 创建了上海第一个独立建制的中医妇科 。 他还与好友、石氏伤科的石筱山一起 , 一家一家地劝说中医名家进入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工作 。
朱南孙|从大小姐到“送子观音”,她的百岁人生见证了五代中医人的传奇文章插图
年轻时的朱南孙
从“四诊”“十问”到“悄悄话”
位于青海路上的岳阳医院名医特诊部 , 是上海最早的带电梯的花园洋房之一 。 推开2楼1号诊室的门 , 阳光透过圆形的落地窗洒进房间 , 几位医生正围坐在一位病人身边 。 离病人最近的那位 , 正是朱南孙 。 每一次看门诊 , 不仅是她为病人解决难题的时间 , 也是带教学生的时间 。 每看一位病人 , 都像是一次小小的会诊 , 几位医生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 , 最后由朱南孙予以分析、定夺 。
这是2019年采访人员在岳阳医院见到的场景 。 当时已是99岁高龄的朱南孙 , 每周三与周六上午都会在这里坐诊 。 而这间诊室正是她父亲朱小南当年工作的房间 , 这里见证着两代中医人的“父母心” 。
诊室的墙上挂着这样一段话:“夫为医之法 , 不得多语调笑 , 谈谑喧哗 , 道说是非 , 议论人物 , 炫耀声名 , 訾毁诸医 , 自矜己德 。 偶然治瘥一病 , 则昂头戴面 , 而有自许之貌 , 谓天下无双 , 此医人之膏肓也 。 ”这段话出自《大医精诚》 , 是古代医者的自我要求 , 也是朱家从医恪守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