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谨防高盐高血压引发慢性肾脏病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题:专家提醒:谨防高盐高血压引发慢性肾脏病
新华社采访人员陈席元、徐鹏航
11日是第16个“世界肾脏日” 。 近日 , 一篇声称食盐添加剂伤肾的文章引发关注 。 肾病早期一般没有明显不适 , 因此被称为“沉默杀手” 。 专家表示 , 高盐高血压易引发慢性肾脏病 , 关注早期信号、注意筛查、合理膳食 , 是防治肾脏病的关键 。
(小标题)网传食盐添加剂伤肾 , 专家辟谣
近日 , 网上流传一篇文章《老教授亲身经历:食盐添加剂是多么可怕》 , 称家里的食盐含有亚铁氰化钾 , 导致肾脏出了毛病 , 改用不含亚铁氰化钾的食盐后 , 症状就消失了 。
“首先要明确 , 亚铁氰化钾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 。 ”江苏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吴少杰介绍 ,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标准 , 亚铁氰化钾和亚铁氰化钠可作为抗结剂 , 添加到盐及代盐制品 , 但有量的规定 。
在北京一家大型商场 , 采访人员找到了海盐、竹盐、深井岩盐等9种食盐 , 其中4种含有亚铁氰化钾 。 在某海外购物网站上 , 多款外国产食盐也标明添加了亚铁氰化钠 。
氰化物是众所周知的剧毒物质 , 多了“亚铁”二字 , 就能作为食品添加剂吗?吴少杰告诉采访人员 , 氰化物极易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性极强的络合物 , 因此亚铁氰化物的毒性很低 。 “氰化物遇到了亚铁离子 , 就像‘恶魔’被牢牢锁住 , 毒性被钝化 , 无法再兴风作浪 。 ”
根据资料 , 美国对亚铁氰化钠的限量是每公斤13毫克 , 欧盟对亚铁氰化物的标准则是每公斤20毫克 。 “我国的标准比欧美还要严格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沈蕾说 , “与其担心食盐添加剂 , 居民更应当关注盐的摄入量过高 , 可能引发高血压和慢性肾脏病 。 ”
【专家提醒:谨防高盐高血压引发慢性肾脏病】(小标题)肾脏病是“沉默杀手” , 要注意早期信号
2020年2月 , 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 , 截至2017年 , 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超过1.3亿人 。 沈蕾介绍 , 肾脏病一般具有隐匿性 , 早期没有明显的不适感 , 因此不易察觉 , 有“沉默杀手”之称 , 要注意身体出现的一些信号 。
信号一:早晨起床后 , 眼睑或面部水肿 , 活动后下肢出现水肿 , 经过休息也无法缓解;信号二:总是腰酸乏力 , 精神欠佳 , 不明原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信号三:尿色发深 , 尿中泡沫增多 , 且久置不散 , 或夜尿明显增多;信号四:血压突然升高 , 这一点年轻人要尤其注意 。
沈蕾表示 , 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肾脏异常 , 而有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家族史、系统性红斑狼疮、肥胖、痛风、长期使用中草药和止痛剂等药物的人群是高危人群 , 更要注意筛查 。
沈蕾介绍 , 盐摄入过量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 , 而高血压又与肾脏病密切相关 。 “普通人要把盐的摄入量限制在正常水平 , 特别是‘隐形的盐’ , 如酱油等调料以及不少零食 , 含有大量氯化钠 。 ”她建议 , 肾脏病患者购买食品应注意成分表中氯化钠的含量 , 尽量减少盐的摄入 。
(小标题)慢性肾脏病不可怕 , 自我管理是关键
今年“世界肾脏日”的主题是“积极面对肾病 , 共享精彩人生” 。 沈蕾表示 , 多数慢性肾脏病患者处于疾病早期 , 尽早干预和治疗 , 对患者来说可以防止疾病进入不可逆阶段 , 避免透析 , 对社会来说可以节约大量的经济和医疗资源 。
“治疗慢性肾脏病需要医患双方长期共同参与 。 病人既不应听之任之 , 不当回事;也不能病急乱投医 , 自行增减药物 , 反而加重肾脏负担 。 ”沈蕾建议 , 慢性肾脏病患者应加强自我管理 , 每一至三个月进行蛋白尿、肾功能或影像学检查 , 在家中要自测血压、血糖 , 并做好记录 。
沈蕾表示 , 除了通过服药控制血脂、尿酸等指标 , 更重要的是保持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 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开设由肾内科医生主导 , 营养师、临床药师、专病护师等参与的多学科专病联合门诊 , 在营养师的指导下 , 尽可能做到低蛋白、低盐、低糖饮食 , 控制血压、血糖;在临床药师的指导下 , 规范使用药物 , 防止造成不良后果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