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科幻中创造一个值得被拯救的世界 | 公开课( 二 )


斯特金在这个故事中 , 展现出了很强的控制能力 , 他把这个关于世界的命题 , 收缩到极小、极其个人的状态下 , 故事的前半段更多是心理式的 , 感觉式的描述 , 大量比喻和意识流一样的写法 , 把个人日常的内容 , 跟可怕的意像连接在一起 , 用意想不到的方式给读者展现世界的命运 , 而不是生硬地通过新闻来报道出来 。
如何在科幻中创造一个值得被拯救的世界 | 公开课】比如 , 主人公为什么洗澡时很小心?因为他担心水的放射性会要了他的命 , 这种基于日常行为的感受 , 比那些直接描写世界毁灭的爆炸场面更有想象空间 。 这是小说的文字所具有的独特性优势 , 不是直接给你视觉想象 , 而是给你体会性的感受 , 作为一名创作者 , 我们不应该放弃这种优势 。 如果读者想要视觉想象 , 为什么他们不去直接看电影呢?体会性的感受 , 是视觉想象无法替代的 , 当然 , 会有改编这样一个行业 , 他们擅长把体会性的感受 , 变成视觉性的内容传达出来 , 这是不同于小说创作的另一套逻辑 , 作家和编剧是两个不同的行业 , 两种不同的人 。
在斯特金的掌控中 , 人物的小细节里 , 不断透露出人物和整个世界之间的联系 。 这里我们就得出了“凡人救世主”模式的第二个要点:一定要选取一些真正的、普通的、平凡的、跟世界危机的本质没有直接关系的人或角度 , 来进行切入 。
在这一点上 , 电影《2012》显然是非常聪明的 , 类似的还有其它豆瓣上7分以上的十来部90年代以后的科幻灾难片 , 绝大部分主人公都是角落里的人 , 从很低的角度一步步切入故事 。 再思考一下《三体》中 , 最像救世主的是谁?是罗辑 , 一个不断否认自己跟拯救世界相关的人 。 而在许多糟糕的灾难片里 , 许多核心人物都是直接跟灾难相关的人 , 比如导致灾难发生相关的核心科学家 。 即使我们设计出了一个值得被拯救的世界 , 我们依然需要一个合适的视角 , 去把这些值得被拯救的点一步步呈现出来 。 拯救从来不是一个科学问题 , 你在拯救电影里去讨论科学 , 其实是违背了广大受众的需求 , 科学当然是重要的 , 但科学的意义在于用客观的条件去逼迫人物走到某个位置 , 让他们必须做出选择 , 而不是直接扔出一个拯救世界的答案 , 你如果要科学直接给答案 , 威尔斯的《世界之战》的结尾 , 在一百多年前就这样写过了:火星人不适应地球的环境 , 它们完蛋了 , 地球得救了 。 你的故事能提供什么更新鲜的东西呢?

我们来看刘慈欣的《乡村教师》 。 这篇小说是中国乃至世界科幻史上极其不可思议的意象之一 , 是大刘在长期的阅读积累中所形成的 , 对科幻类型的原理性的把握 。
《乡村教师》的故事极其简单 , 任何读者在理解小说内容后 , 都可以用一两百字向别人讲述这个故事 , 但这个故事的本质和意象其实是很难被讲述的 。
大刘在创作这篇小说时 , 为了呈现其科幻特质 , 罔顾了许多文学上的标准 , 可以说这篇小说是60分的文学标准 , 加上200分的科幻标准 , 形成了现在这样一个状态 。
这个故事严格意义上是没有主人公的 , 这样写可以吗?当然是可以的 , 甚至许多人通过这篇小说 , 来学习这种没有主人公的写法 , 但这种写法冒险是极大的 , 如果你对科幻类型的把握没有到120分以上 , 这个60分文学标准的写法 , 会让小说的效果大打折扣 。 乡村教师本人的描写只在小说前半段 , 外星人只在小说的后半段 , 而几个孩子的作用其实只是道具 , 并不是有行为能力的人物 。
这篇小说讨论了一些观念:什么是文明 , 什么是生命 , 什么是智慧 , 什么值得放在天平的两端去称量 。 在这个故事设定中 , 一个隐藏的模式反复出现了三次 ,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凡人救世主”模式的第三个要点:人物做出了超越常规的努力 。
故事中的三个人物其实不怎么相关 , 他们的努力也并不相关:乡村教师并不知道外星人的存在 , 但是他的努力远远超出了他的工作职位所要求的 , 我们都听过大刘一句戏谑的话:“这只是一份工作” , 然而他笔下的乡村教师并不是这样认为的 , 他在这个小学上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生命 。 这种额外的付出 , 达成的效果是 , 乡村学校的孩子们 , 多努力了一点 , 对于牛顿三定律的把握 , 达到了超出这个环境常规水准的程度 。 这种超出又进一步引发效果 , 外星人本来可以像《三体》中的歌者一样 , 无情地扔出一块二向箔把地球轻易毁掉 , 但是他们也做出了超出常规的行为 , 对几个孩子的知识水平重新考察 , “把枪口抬高一厘米” 。 每个人都多付出了一点行动 , 而最后他们收获了真善美 , 得到了代表宇宙中某种正义和希望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