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低温乳品如何差异化发展?( 三 )


渠道方面 , 地方型乳企在本土市场建立高壁垒的入户渠道 , 并通过深耕运营树立品牌认知 , 构筑核心护城河 。
地方型乳企均有核心优势区域 , 光明大本营在华东 , 三元深耕北京及周边地区 , 新乳业在西南区域优势明显 。
奶源+渠道+品牌认知构筑的优势短期难以撼动 , 中期看国内巴氏奶市场仍将以区域化竞争为主 。

常、低温乳品如何差异化发展?
文章图片
参照海外 , 中国乳制品人均消费及巴氏奶占比仍有提升空间
对标发达国家 , 中国乳制品人均消费量仍有提升空间 。 2019年中国乳制品市场规模达4174亿人民币(605亿美元) , 仅次于美国664亿美元市场规模 。
据Euromonitor估计 , 2025年中国将超过美国 , 成为全球最大乳制品消费市场 。
从人均消费额角度来看 , 2019年中国人均乳制品消费仅43美元/年 , 远低于美国人均225美元/年 。
考虑到欧美饮食中包含黄油、奶酪等乳制品 , 与中国消费习惯存在一定差异 , 对比饮食习惯较接近的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人均189/90/115美元/年的乳制品消费水平 , 中国乳制品人均消费额也仍有提升空间 。
从人均消费量角度看 , 中国乳制品人均消费量为22kg/年 , 显著低于欧美国家100kg/年以上的人均消费量 , 也低于日韩平均40kg/年的人均消费量 。

常、低温乳品如何差异化发展?
文章图片
价格端 , 中国乳制品价格仍具备上涨空间 。 根据Euromonitor数据 , 中国乳制品均价从2006-2019年基本保持稳健提升趋势 , CAGR为3.9% 。
预计2020年中国乳制品均价为2.0美元/kg , 而美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的乳制品均价分别达到2.4/4.7/2.1/3.0美元/kg 。
随着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 , 乳制品产品结构提升、持续推动高端化进程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常、低温乳品如何差异化发展?
文章图片
横向对比来看 , 各国乳制品消费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 美国牧场分布均匀 , 能实现产销地就近布局的先决条件 , 满足低温鲜奶饮用需求 。
日本经过多年政府引导及市场培育 , 结合完善的低温冷链物流系统 , 已具备巴氏奶饮用习惯 。
欧洲国家的低温巴氏奶消费占比存在较大差异 , 除消费习惯差异外 , 高纬度地区温度较低 , 同时牧场分布更加广泛 , 低温奶消费占比较高;低纬度地区温度较高 , 更倾向于常温奶消费 。

常、低温乳品如何差异化发展?
文章图片
中国巴氏奶消费占比有较大提升空间 。 2019年中国巴氏奶消费额占液态奶(巴氏奶+UHT奶)消费总额的28% , 远低于美国90%以上的占比以及临近的日本99%、韩国94%的占比 。
民生证券分析师认为 , 对比海外 , 中国低温奶消费规模具备充足的提升空间 。
注:本文内容主要摘自民生证券 , 零售资本论整理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