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届的“福老”、“大阿姐”,或许你也曾迷上过他们……( 二 )



沪剧届的“福老”、“大阿姐”,或许你也曾迷上过他们……
文章图片
陆月明生活照
陆月明 , 大家都叫她“大阿姐” , 是因为她们曾结拜五姐妹 , 即陆月明、陆莲宝、王雅琴、陈梅琳、王艳琴以及解洪元(当年有个不成文的潜规则 , 拜姐妹要有个小弟弟 , 拜兄弟也要带个小妹妹 , 不管年龄大小必须排在最后) , 之后在照相馆拍照留念;其中陆月明最大 , “大阿姐”名称由此而来 , 后来又有四人加入到队伍当中 , 始称十姐(兄)妹 , 他们是夏福麟、俞麟童、金耕泉、奚惠珍(共四男六女) 。
陆月明是我认识的沪剧演员中岁数最大的一位 。 2004年 , 当时已94岁高龄的陆月明老师 , 还应我之邀参加了筱文滨百年追思会 。 她说 , 阿文的追思会 , 我要参加 。 我特意接送她 , 邻居们说阿婆多少年没下过楼了 。 那天 , 她竟独自走下楼来早早地在楼下等我 。 谁知 , 当年年底 , “大阿姐”便去世了 。
“大阿姐”三十岁生日后息影舞台 , 不再唱戏;解放后 , 政府号召演员们重返舞台 , 她参加赵燕芳的新华沪剧团在苏州吴县演出 。 王雅琴虽与她结拜姐妹 , 但由于联系比较少而不知其具体地址与联络方式 。 只知大约住在淮海路的妇女用品商店这一带的某某村 。 我问很多人 , 都说不知 。 我四处打听还是没有结果 。 后来 , 我知道陆月明住在长乐路的“兴隆村” 。
那天 , 我独自摸了过去 。 我走到弄堂口 , 问了弄堂口的小皮匠师傅 , 他告诉我说 , 老人是住在弄内第一幢房子的三楼 。 我向楼上叫了几声均无回音 , 也许她年纪老了有点耳背 , 当时又无人进出 , 我只得返回 。 其实陆月明后来告诉我这个小皮匠有楼下大门的钥匙 , 他可以帮我开门 。 第二次我去 , 这个小皮匠不在 , 又无法上门 。 再次去的时候 , 终于碰到了小皮匠 , 请他开了门 , 我走上了三楼 , 只见陆月明老人正在三楼阳台上做家务 , 我主动上前打招呼 , 她并不认识我 , 我自我介绍一番 , 俩人聊了许久 。 后来有人问她一个陌生的人找你怕不怕 , 她爽快地说 , 不怕 。 陆月明时年92岁 , 精神很好 , 自己料理生活 , 据说还能与邻居们搓通宵麻将 。 她与我说了些从艺的经历与有关沪剧的点点滴滴 。
陆月明是苏州人氏 , 原名王玉英 , 1911年出生 , 早年住在闸北一带 。 她从小喜欢听滩簧戏 , 辰光一长陆月明开始被滩簧戏迷住了 。 为了拜师学戏 , 她的母亲极力反对 。 但陆月明却横下了一条心 , 一定要学 , 天天哭 。 无奈 , 在姨母的劝说下母亲只得答应让她演戏 。 通过一个叫阿六的琴师介绍 , 拜沈孝临为师 。 从此 , 12岁的陆月明一点点开始步入学艺生涯 。 沈先生很喜欢她 , 每天都要嘱咐她喝一杯红茶 , 并亲自教戏辅导 , 使陆月明学艺进步飞快 。 早年陆月明曾与筱文滨、筱月珍一同在闵行等地演出 。 她回忆说 , 当时戏班为了增加业务、向市区发展 , 筱月珍特意拜早已在租界大紫大红的本滩名家王筱新为寄父 , 以此寻求靠山 , 谋求发展 。 上世纪30年代加入“新雅社”(王筱新、王雅琴为班主) , 直到40年代退出舞台 。
沪剧届的“福老”、“大阿姐”,或许你也曾迷上过他们……】其丈夫(陆少庭) , 当时是一个颇有实力的绅士一类的人物 。 他在他们演戏的东方书场楼上 , 包了个有冷暖设备的包间 , 以供陆月明与其他姐妹散场休息 。 当时大家是何等羡慕她 , 都亲切地叫她“大阿姐” 。 说她30岁隐退舞台 , 解放后再复出 , 是响应国家关于文艺工作的“双百”方针 。 她曾积极发起组织剧团 , 花去了自己的私房积蓄 , 最终还是没有如愿 。 困境中的陆月明曾去沪剧公会找“小弟弟”解洪元 , 却被其他人所阻 , 未能得到解洪元的帮助 。 她又辗转去苏州吴江等地 , 后因来往不便 , 被其母亲叫了回来 , 直至上世纪50年代末 , 剧团被“关停并转”而后再无复出 。
老人长寿的基础在于开朗 。 陆月明的丈夫早就去世 , 陪伴母亲同住多年的小女儿也因病去世 , 另一女儿也由于身体原因住进了莘庄养老院 。 这一切使她遭遇经济与精神上的双重打击 。 但是她非常坚强 , 总是说:“我还可以” 。 我去看她时 , 她早已没有往日的辉煌 , 如同一个背影且渐渐远离.......

沪剧届的“福老”、“大阿姐”,或许你也曾迷上过他们……
文章图片
夏福麟和解洪元以及解派弟子
朗读:高佩明

沪剧届的“福老”、“大阿姐”,或许你也曾迷上过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