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届的“福老”、“大阿姐”,或许你也曾迷上过他们……

“认识”夏福麟老先生(1909—1999)是在我小时候 , 我无意间听到电台里正在播放沪剧老戏《借红纱》 , 马上被迷上了 。 当重播时 , 我将它录了下来 , 一边听 , 一边记 , 一边学着唱 。 可能其中记的时候有很多错别字却印象特别深 。 从此便一发不可收 。 这是一出对子戏 , 当年演出时 , 夏福麟老先生已经是一位74岁高龄的老人了 。

沪剧届的“福老”、“大阿姐”,或许你也曾迷上过他们……
文章图片
《借红沙》夏福麟杨美梅
《借红纱》是1982年 , 沪剧界老艺人在五星剧场滩簧戏汇演时所演出的剧目之一 。 在筹划剧目的时候 , 夏福麟和杨美梅就一起提出了俩人早期的拿手戏《借红纱》 。 剧中夏福麟饰演张阿福 , 杨美梅饰演小妹 , 是一出反映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 , 俩人演来珠联璧合 , 堪称绝配 。 从此 , 我迷上了“张阿福”即夏福麟老师 。 1983年 , 夏福麟和杨美梅两位老师表演《借红纱》 , 以此剧参加沪剧、锡剧的滩簧戏汇演 , 并一路赶赴苏州、无锡、常州、南京等地演出 , 得到了上海、江苏等地专家、同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
夏福麟老师是我的偶像 。 记得小时候曾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过《陆雅臣》中“求岳母”一折(夏福麟饰演蔡渭庭 , 孔嘉宾饰演陆雅臣) , 对演员的演唱印象非常深刻 , 后来方知 , 饰演蔡渭庭的演员就是我慕名已久的夏福麟老师 。 之后我从诸多资料上查到也知道了夏福麟老师被大家称为“申曲博士” , 而当时我却苦于无缘结识夏福麟 。
真正见到夏福麟老师是在当年铜仁路王雅琴老师的家里 , 那次他们正在喝茶聊天 , 我与他们并没有多少谈话 , 只是王雅琴老师见我来了 , 向夏福麟介绍说 , “这就是小陶” 。 但机会还是来了 。 那是一个茶会上 , 是淮海路上的“洁而精”酒家 , 我又一次见到了他 。 我直接找他打招呼 , 自我介绍说:“我是小陶 , 上次曾在王雅琴老师那儿见过面 。 ”在茶会上 , 大家都尊称夏福麟为“福老” , 后来我也如此称呼他 。 我虚心向老先生讨教一些情况 。
后来 , 许龙龙带我去夏福麟老师家玩 。 他说 , 你哼几句《借红纱》 , 我就哼唱了几句 。 他却说 , 可以可以 , 并纠正我几个唱错的地方 。 因为之前我都是自学的 , 唱词也有许多不对的地方 。 夏福麟老师对我说 , 他也喜欢研究传统戏 , 哪怕自己唱过的也要再琢磨推敲 。 如《借红纱》中“有六绣” , 第一绣天上星和月 , 二绣口吐金钱的蟾蜍 , 三绣三尊如来佛 , 四绣白鹤嘴里含仙蛇 , 五绣五条龙 , 六绣铁拐离 。 福老就对铁拐离怎么不和八仙在一起产生了疑虑 , 便和杨美梅一起商量探讨 。 经过反复思考 , 最终将刺绣的内容改成了“八仙” , 张果佬倒骑驴子呼呼笑 , 汉钟离袒出肩胛身赤膊 , 采和篮里花锦绣 , 何仙姑手中执莲花 , 韩湘子玉笛吹出《秋江月》 , 纯阳飞剑斩妖魔 , 曹国舅手拿云阳板 , 铁拐李葫芦放出天然福 , 统一韵脚 。
夏福麟老师还将他回忆整理的《辕门赋》送给了我 , 耐心地教我学唱 。 那是一份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油印纸 , 上面是一折二三百句的“赋子板” , 我好像得到了一个宝贝一样 。 那年 , 他已经90多岁了 , 思路清晰敏捷 。 他为人爽直 , 还对我说 , 家里已没有什么资料可提供你了 。

沪剧届的“福老”、“大阿姐”,或许你也曾迷上过他们……
文章图片
1982年沪剧老艺人滩簧戏内部汇演合影
听老人们讲 , 夏福麟老师虽然在沪剧圈内辈分高(师承施兰亭)、成名早 , 但是他从来没有名家的架子 , 和同行之间非常谦逊 , 对晚辈更是提携关爱 。 解洪元虽不是夏福麟的入室弟子 , 但是痴迷夏福麟 , 天天跟着他旁边跑龙套 。 由于师承的关系 , 夏福麟没能给解洪元以指点辅导 , 但是他看出了解洪元对艺术的执着 , 所以夏老师经常把自己的角色让给解演 , 使他有更多的锻炼与实践 , 最终解洪元从夏福麟老师的唱腔中加以提炼创新 , 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流派唱腔 。
上世纪30年代中期 , 夏福麟与解洪元分别在松江的新新社与中山社搭班 , 观众也经常轮流观看两副戏班子的演出 。 由于解洪元模仿夏福麟的唱腔十分逼真 , 使观众再听夏福麟的演唱时 , 误认为夏福麟是向解洪元学来的 , 弄得夏福麟哑口无言 。
我还是很荣幸的相识夏福麟 , 更缘识于一出老戏《借红纱》 , 自然还有了后来的多次交往 , 一并成为我生命记忆当中的一段往事与情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