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得不生动,因为你缺少对生活的观察

“干瘪”的作文
家长在看孩子考试或平常的练习作文时 , 经常会感觉孩子的作文立意很不错 , 但语言表达干瘪 , 本来一件很有趣、很让人感动、很有感悟的事情经孩子的笔写出来就变成了一本“流水账”或是一道逻辑严密的“数学题” 。
这个现象在性格内向、理工科思维强的孩子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 。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 是很多家长关心的话题 。
观察生活
孩子的文字表达不够生动 , 主要问题在平常生活中对写作对象的观察不够细致 。
对生活的观察有两个方面 , 一个是眼睛的观察 , 一个是情感的领悟 。 低年级的孩子主要是练习“眼睛的观察” , 小学高年级开始(五年级) , 就可以引导孩子在这两个方面同时发展了 。

记叙文写得不生动,因为你缺少对生活的观察
文章图片
01
眼睛的观察
孩子在写作练习的时候 , 如果写不出细节来 , 就说明他没有看到细节 , 所以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引导孩子观察入手 。
记叙文写得不生动,因为你缺少对生活的观察】比如 , 周末孩子看姥爷做饭 , 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指导孩子去观察姥爷先干了什么 , 再干了什么 。 比如择菜 , 择菜怎么择的?先把这个菜最外面的黄叶子和烂叶子掰掉 , 然后再看里边儿的一层叶子 , 总体还不错 , 只有叶子的尖儿上有一点点发黄了 , 有斑点了 , 那就把尖上的那一点点撕掉 , 整个叶子留下来 。 然后再把叶片一片一片的掰下来 , 然后把菜上面那个根切掉 , 那这棵菜就成为一片一片的了 , 搁在水盆里面 , 然后加上水泡 , 泡完了洗了第一遍 , 有泥沙 , 然后倒掉水 , 再冲一遍 。
同样 , 比如说炒菜的过程 , 点着了火以后 , 要先把锅里的水渍烧干 , 锅烧热后往锅里面倒油 , 火一开始不能太旺 , 油逐渐升温了 , 开始冒烟了 , 往锅里放姜蒜 , 姜蒜要事先切成什么形状 , 姜蒜到什么颜色的时候往锅里放肉片 , 姥爷哪只手拿铲子翻炒 , 肉片开始变色 , 有的翻过来还是鲜红的肉的颜色 , 就需要多翻几下 , 拿铲子扒拉的过程当中还要放盐 , 放料酒 , 放葱……
通过这个两个例子会发现 , 简单的择菜和炒肉的过程其实是可以分解得很细很细的 , 如果孩子能够观察和表述到这种程度 , 他一定什么细节都能够看到 。

记叙文写得不生动,因为你缺少对生活的观察
文章图片
引导孩子观察之后需要做第二步:让孩子口头描述他看到的这些过程 。 在孩子描述时家长给他录音 。 录音的目的是让孩子自己再听一遍 。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说的一定会比家长引导观察到的要简单得多 , 但是也没关系 , 孩子只要能够比原来有进步 , 就要表扬 。 这样逐渐逐渐 , 生活中择菜、炒菜要说一说;出门坐公共汽车都看到了什么 , 要说一说;周末去公园 , 公园里面都有谁 , 那些广场舞大爷大妈跳的什么舞 , 手里拿着什么 , 然后怎么迈左腿 , 怎么迈右腿 , 怎么扭腰 , 怎么变换队形......
无论什么事都可以让孩子这么细致地去描述 , 孩子眼里边就有事了 , 他写的东西就生动了 。
02
情感的领悟
上面是直观的、眼睛的观察 。 另一方面 , 是情感的领悟 。
生活中的情感领悟 , 不是我们成人做到了 , 孩子就能看到、就能感受到的 。 孩子的阅历不足决定了孩子对复杂情感的体悟是会有欠缺的 , 也需要成人去引导 。
比如 , 周末带孩子去姥姥姥爷家了 。 中午一大家子人吃饭 , 饭桌上 , 姥姥姥爷之间、舅舅们之间会有一些对话 。 回到自己家后 , 我们可以帮孩子重新分析每个人说的话背后的含义 。

记叙文写得不生动,因为你缺少对生活的观察
文章图片
比如 , 平时孩子觉得姥爷做菜的手艺比姥姥好 。 今天是姥姥做的鱼 , 味道其实没有姥爷做得好吃 。 但姥爷为什么还夸姥姥做的鱼好吃呢?孩子可能在家长的引导下会说 , 是为了让姥姥高兴 , 说她做的鱼好吃 , 姥姥就会高兴的 。 家长可以接着问孩子 , 为什么要让姥姥高兴啊?今天姥姥过生日 , 如果姥姥不高兴 , 就跟生日的气氛不符了 。 那你想姥爷为什么要那么说呢?姥爷真的是那么想的吗?
这时候 , 孩子就会跟着家长的问话思考:是啊 , 好像姥爷平时不常夸奖别人啊!既然不是那么想的为什么要那么说呢?于是孩子恍然大悟 , 因为姥爷特别在意姥姥的情绪 , 希望她高兴 。 家长此时就再再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非得让姥姥高兴呢?那是因为姥爷关心她 , 爱她 。 至此 , 引导孩子体悟到亲人间如何表达爱的过程 , 才算完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