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机械化军的失败——盲目组建和扩张,最后在战争里臃肿无用

如果说起苏联装甲部队的发展经历 , 完全可以总结为“一波三折” , 自俄国内战结束之后 , 苏联就对于装甲部队的发展十分上心 , 并尝试性的组建了“坦克军”这一级的编制单位 。 虽然说“坦克军”因为斯大林带来的不可抗力因素而被迫解散 , 但随后苏联又推出了“机械化军”来取代“坦克军” , 为苏联在大规模装甲战方面打下基础 。
苏联对机械化军充满了信心 , 认为它能够成为对抗德军的制胜法宝 , 可结果却是机械化军在战争之初不堪一击 , 纷纷被德军歼灭和重创 。 这一结果不仅出乎苏军意料之外 , 德军其实也十分诧异 , 毕竟没人会想到机械化军如此的不堪一击 。 那么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 , 才导致机械化军的表现如此差劲呢?

苏联机械化军的失败——盲目组建和扩张,最后在战争里臃肿无用
文章图片
一、机动战与运动战
从历史角度来看 , 无论是曾经的“坦克军” , 亦或是后来的“机械化军” , 其核心宗旨都是为“大纵深战役理论”服务 。 不同于西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打了多年的堑壕战 , 东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内战期间都是在进行运动战而非堑壕战 , 这就促使了双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总结出现了偏差 , 西欧国家往往强调于传统的堑壕战和步兵战术 , 而苏联则着重于进行运动战和机动战 。

苏联机械化军的失败——盲目组建和扩张,最后在战争里臃肿无用
文章图片
东欧地区多有平原地带 , 攻守双方往往要在广阔的土地上进行长距离机动 , 用以对敌人进行追击和合围作战 , 长此以往就促成了“大纵深战役理论” 。 按照“大纵深战役理论”的要求 , 苏军必须保持一个强大的兵力集团 , 攻击部队能分为突破集群和追击集群 , 并在预定的战役区域形成优势兵力和集中大部分的技术兵器 , 有计划和阶段性地突破敌方战线 , 并在之后以机械化部队在纵深方向上对敌方有生力量实施合围和歼灭 。

苏联机械化军的失败——盲目组建和扩张,最后在战争里臃肿无用
文章图片
当然了 , 传统的骑兵部队和步兵部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已经被证实为缺乏效果 , 因为这步兵和骑兵的机动能力已经达到了顶峰 。 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内战作为例子 , 所有的决定性战役都是围绕着作为主要交通线的公路和铁路进行的 , 一旦脱离了公路和铁路则无法进行 。 如果苏联想要完成自己的“大纵深战役理论” , 部队在机动能力上的提升至关重要 , 并且部队要具备越野能力 , 能够保证部队一定程度脱离主干道行动 。

苏联机械化军的失败——盲目组建和扩张,最后在战争里臃肿无用
文章图片
基于这么一个先决条件 , 苏联自然会将目光放在“坦克”上 , 新兴的装甲兵在战间期里收到了欧洲各国的排挤 , 但是苏联军方则认为坦克极具潜力 , 若将坦克集中使用则可以形成较大的战果 , 攻击部队也可以具备非常优秀的机动型和攻击持续性 。 于是在这个方针下 , 苏联开始摸索装甲部队的组建和运用方针 , 从小规模的坦克团团 , 到规模更大的机械化旅 , 最后形成坦克军和机械化军这一层级的单位 , 本质上都是为了完成“大纵深战役理论” 。
苏联机械化军的失败——盲目组建和扩张,最后在战争里臃肿无用】二、机械化军的现实问题
然而 , 摆在苏联眼前的现实问题却大大困扰着苏联在装甲部队方面的努力 。 在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 , 军备的更新换代速度是异常恐怖的 , 苏联组建装甲部队的工作虽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 可往往是刚刚定型生产了一款坦克后 , 这款坦克就迅速的成了落后产品 。 比如说T-26轻型坦克和BT系列快速坦克就是例子 , 这些在1939年已经落后了的坦克 , 截止至苏德战争爆发的1941年还在苏军内部大量服役 , 尚且在苏联属于是现役装备 。

苏联机械化军的失败——盲目组建和扩张,最后在战争里臃肿无用
文章图片
可想而知 , 这些生产于20年代末至三十年代中期的坦克 , 在性能上与德国的三号中型坦克和四号中型坦克相比有极大的差距 。 而且这些坦克的保养状况也非常差劲 , 相当一部分都已经濒临报废状态 。 比如说 , 苏联的的T-26轻型坦克 , 这款坦克在1941年时已经大多到了寿命极限 , 用于维修的备用零件也十分短缺 。 而生产较早的BT-3快速坦克也老化严重 , 在部队里只能充当训练用坦克 。 情况较好的BT-5快速坦克和BT-7快速坦克也没好哪去 , 基本也都处于落后状态 , 并且严重缺乏备用零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