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核工院女工程师:中国自主设计的第三代核电站,如何做到万无一失( 二 )


临走的时候 , 我收到了很多巴基斯坦工程师送的礼物 , 他们还送了我们一个称号——“toughlady(女强人)” 。
在巴基斯坦期间 , 因为我们一直住在中国专家村 , 没有时间外出 , 所以我完全不知道真实的巴基斯坦是什么样子 。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 , 听当地人介绍 , 作为世界排名第六的人口大国 , 在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 , 拉闸限电是家常便饭 , 即使是在使馆别墅区 , 每天也要停电4个小时 , 而一些农村地区更是每天仅能维持2至4小时的电力 。 所以我想 , 中巴友谊不是一句抽象的口号 , 我们国家援建的核电站 , 为他们带来了安全、经济、大规模的能源供应 , 从而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 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 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原来是这么有意义 。
『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
离开了巴基斯坦 , 我又马不停蹄去了美国 。
大家知道 , 民用核电技术的鼻祖是美国 。 1951年 , 美国最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实验性的核电站 。 20世纪90年代 , 为了消除美国三里岛和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负面影响 , 美国出台了《先进轻水堆用户要求文件》(URD文件) , 进一步明确了提高安全可靠性的要求 。 后来 , 国际上通常把满足URD文件的核电机组称为第三代核电机组 。 因为这个标准的要求非常高 , 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 所以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为此正式成立了跨专业的人因工程创新团队 , 以支持第三代核电设计 。
在美国 , 核电项目经过了一段近20年的沉静期 。 也就是说 , 它颁布了一系列高水平标准 , 却没有工程实践 。 在欧美 , 第三代核电机组主要分为能动改进型和非能动革新型两条技术路线 。 美国的非能动革新型方案通过理念创新和系统简化有效提高了安全性 。 但鉴于第三代核电的领先性 , 试验论证、设备制造等众多挑战让实践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
后来 , 美国向我国转让了非能动革新型技术 , 但是该技术要真正落地 , 需要我们对这项技术进行消化吸收 , 同时创新性地自主研发新的第三代核电机组 。 这两项工作是并行开展的 。 正是在这种只争朝夕的氛围中 , 我来到了美国 。
我和美国工程师一起参与设计工作 。 但是 , 我们之间的沟通并不容易 。 中国工程师的工作区域是单独分开的 , 同时还受到很多其他的限制 。
根据协议 , 技术转让有一个技术滞后期 , 也就是说 , 对方的最新技术出台以后 , 他们可以滞后一两年才转让给我们 。 所以 , 虽然是对先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 , 但很多事情也需要自己干 。 为了跟上国内项目的进度 , 我们决定自己来对其中的几个系统进行研发 。 我们整个团队的人非常年轻 , 一开始信心十足 , 但不到几个月就蔫了 , 因为这真的非常难 , 当时整个团队的情绪很低迷 。
我们团队里有3位70多岁的老专家 , 他们都是20世纪70年代大学一毕业就投入中国核电站的设计和建造中 , 至今仍在发挥余热 。 他们对年轻的设计团队说:“你们想一想 , 我们花了整整30年的时间 , 才造出了中国自己的核电站 。 你们大学毕业不久 , 可以用不到5年的时间 , 就见证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站从无到有的过程 。 你们比我们幸运多了!现在这些小小的挫折 , 完全不算什么 。 ”正是在老一代核电人的鼓励下 , 我们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 , 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 现在 , 我们设计的第三代核电站“国和一号”已经进入施工建造阶段 。
在这样一个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中 , 我发现中国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拥有超强的工程执行能力 。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能够在世界上率先制造出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机组的原因 。
『第一次代表中国荣获金奖』
目前 , 在核电建设能力方面 , 我国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 核电技术水平与世界并跑 。 而我们最欠缺的是什么呢?是原发理念以及整个体系的构建能力 。
这些年 , 为了弥补短板 , 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 , 自主开发高科技的计算分析软件 , 建造自己的试验台架和实验室 。 我们的技术自信正是在这些年逐步积累起来的 , 在某些领域 , 我们的成绩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 。
几年前 , 我去参加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一个技术会议 , 在会上 , 我汇报了“国和一号”核电站的设计项目 。 会后 , 法国的核电专家特地过来对我说:“虽然我们是竞争对手 , 但是我很喜欢你们的设计 。 ”2019年 , 我们团队还实现了一个突破——我们的一个技术服务项目卖给了美国 , 第一次挣了外汇 , 要知道 , 以前都是我们付很多钱去买美国人的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