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申请了公募牌照的明星私募都怎么样了?( 二 )


事实上 , 相比杨爱斌在债基地位 , 鹏扬缺少的或是明星级别权益类基金经理 , 从履历看 , 公司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从业时间最长不到5年 。
朱雀基金:人才“短缺”致总经理梁跃军亲自“挂帅”
资料显示 , 朱雀基金的控股方朱雀投资成立于2007年 , 规模早已超过百亿 , 是曾经的明星私募 。
虽18年10月转型公募基金 , 但朱雀基金于2019年6月才发行成立后的首只公募产品 , 以致于直至2020年9月 , 朱雀基金规模仍不足百亿 , 截至去年三季度公司总资产规模仅49.92亿元 , 但截至四季度末资产便增至103.2亿元 , 整整翻了一倍 。
而这主要得益于新发基金 , 据统计 , 去年三季度以来 , 朱雀基金分别发行了1只股票型基金朱雀企业优选A/C、2只混合型基金朱雀恒心一年持有混合、朱雀匠心一年持有、1只债券型基金朱雀安鑫回报债券A , 规模合计约133.84亿 。
值得一提的是 , 虽然近来频发基金 , 但朱雀基金的人才储备较少 , 目前基金管理人仅5人 。 此外成立仅两年多 , 公司历经了3个总经理 , 投研的核心人物张延鹏也在去年6月离职 。
或是人才缺失变动 , 作为总经理的梁跃军亲自挂帅 , 总经理挂帅的情形在公募基金可谓罕见 。 这也从侧面反面朱雀基金转型公募后面临人才缺失的尴尬 。
不过从业绩来看 , 梁跃军还是很“抗打”的 , 朱雀企业优胜A成立于2020年5月 , 成立以来收益率达67.77% 。
博道基金:“全明星”阵容下规模不到200亿
博道基金是全国第三家“私转公”基金公司 , 由“奔私”的公募大佬莫泰山发起设立 。 莫泰山持股35% , 上海博道投资持股25.5% , 其余为几位高管和员工平台持股 。
董事长莫泰山具有多年公、私募从业经历 , 曾先后担任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总经理;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总裁;2013年5月 , 参与创立上海博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可以说 , 莫泰山本身就自带光环 。 此外 , 博道的核心投研人物在所有的私转公当中算是最完善的 , 史伟、何晓彬、张迎军等核心人物均有过公募基金经验 。 这样的“全明星”阵容从一开始就让人对其寄予厚望 。
不过 , 希望越大 , 失望就越大 。 截止2月1日 , 公司的管理规模也仅为167亿 。 四季度数据显示股票型25.44亿;混合型84.59亿;指数型10.99亿 。
在规模不大的情况下 , 旗下基金的收益率相对较高 。 其中杨梦管理的博道启航混合A自2018年8月成立以来收益率达80.72% , 同类排名前1/2 , 不过规模仅为4.11亿 。
其余几只基金的业绩表现大抵如此 , 但规模均不大 。 这不得不让人反思 , 业绩表现好 , 规模却不大 。
显然 , 这并不是博道一家遇到这样的问题 , 而是在私转公的几家基金公司权益产品上均出现同样的情况 。
凯石基金:多只产品陷规模危机 , 更有产品“清盘”
作为国内第二家“私转公”的基金公司 , 凯石基金如今不到10亿的规模难言好看 。
据天天基金网显示 , 自成立以来 , 凯石基金规模就匍匐前行 。 虽2017年5月就已跻身公募行列 , 然而面对当年的牛市 , 公司却迟迟没有发行新产品 , 一直到2018年7月份时 , 其首只基金产品才与投资者见面 , 但随后几乎处于亏损 。 至2019年底公司规模才升至13.48亿 , 此后便一路跌至目前的9.58亿 。
具体来看产品规模 , 凯石基金目前共发行10只产品 , 除了凯石澜龙头经济定开混合规模7.98亿外 , 其余规模均在0.5亿左右 , 更有大幅不到0.1亿的 。 此外 , 凯石去年仅发行成功了一只产品 , 且在年内还有两只产品发行失败经历 。
这一方面与凯石基金经理阵营人少、知名度不高 , 缺乏号召力有关 , 另一方面公司业绩也一般 , 产品中近一年回报最高仅34.36% 。
另值得关注的是 , 自去年9月以来凯石权益类基金规模危机全线爆发 。 不仅多次出现规模危机提示性公告 , 旗下凯石浩也从10月进入清算期 , 为“私转公”清算第一例 。
同泰、弘毅远方基金:平台小 , 业绩中规中矩
作为同一年“私转公”的两家公司 , 弘毅远方和同泰规模相差不大 , 分别为18.61亿和20.09亿 , 不过都被同期转公的朱雀远远甩在后面 。
具体比较两家公司 , 弘毅远方在产品上只发行权益类产品 , 而同泰有一般规模是债券型基金 , 这也是其规模略高于弘毅远方原因所在 。 其次从产品发行数量看 , 同泰基金发行的产品数量较多 , 4个基金经理管理18只产品 , 包括14只混合型和4只债券型 , 弘毅远方基金5个基金经理管理7只产品 , 包括5只混合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