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冷静期”:一场消费金融自律革命到来


贷款“冷静期”:一场消费金融自律革命到来
文章图片
作者|洪七公来源|镭射财经
监管政策、行业趋势正在重塑消费金融市场格局 , 合规与数字化成为消费金融机构必须遵循的主旋律 。 有别第一个十年 , 数字消费金融浪潮下 , 持牌消费金融行业正在通过科技、场景、生态打开第二个十年 , 构建更加理性的借贷关系则贯穿始终 。
去年至今 , 监管加大互联网金融整治力度 , 肃清消费金融在无序扩张中积压的风险问题 , 引导市场回归本源 , 必须以持牌合规的形式展业 , 充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 于消费金融供给主体而言 , 只有适应监管要求和市场趋势 , 增强自律意识 , 才能真正在消费升级过程中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
值得一提的是 , 近期中原消费金融首次提出“7天无理由还款”权益概念 , 这项权益借鉴了电商行业的“7天无理由退货” , 相当于给用户设置了一个可以免责的贷款冷静期 。
从权益功能上看 , “7天无理由还款”强化了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 这在某种意义上为行业树立了榜样 , 引导借贷回归理性 。 据统计 , 目前消费金融行业能提供贷后无责取消贷款服务的机构比例不到两成 。
谈及“7天无理由还款” ,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也认为 , “中原消费金融对于客户首次借款推出7天无理由还款的举措 , 对于打造健康消费文化、规范消费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 具有标杆性、引领性的意义 。 ”
消费金融的本质是场景金融 , 是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开放创新的产物 , 兼有金融、消费、科技属性 。 2013年互联网金融爆发之后 , 消费金融服务快速线上化 , 部分机构为追逐利润管理粗放 , 期间产生了诸多损害消费者和消费金融行业的乱象 。
如今 , 消费金融已进化到数字化阶段 , 合规展业是第一要义 , 任何企图依靠监管套利和收割消费者获利的机构 , 都将会被淘汰 。 消费金融市场洗牌加剧 , 一个以持牌机构自律为核心的格局正在重构 。
01
让借贷更有温度
央行首次提出“不宜依赖消费金融扩大消费”的观点 , 直击消费信贷领域乱象 。 今年二月份 , 央行在《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 , 我国消费贷款快速扩张过程中 , 部分金融机构忽视了消费金融背后所蕴含的风险 , 客户资质下沉明显 , 多头共债和过度授信问题突出 。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开业十年来 , 为用户提供了品类丰富的消费金融产品 , 加速普惠金融向下沉客群渗透 , 现已成为消费信贷供给侧的重要分支 。 然而 , 在此期间也有部分机构在营销过程中诱导消费者非理性借贷 , 既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又损害行业形象 。
尤其是一些从业者过度包装营销 , 致使消费者陷入盲目无节制的消费陷阱 。 消费金融所定位的客群原本就是次于银行的较为下沉的用户 , 他们缺乏金融知识 , 甚至部分没有稳定收入来源 , 有时只是听信“免息”“用身份证就能贷”等宣传话术 , 而产生非理性贷款念头 。
针对金融消费者“冲动消费”“过度消费” , 中原消费金融公司推出“7天无理由还款”权益 , 用户首次借款即可享有一次该权益的使用权 。 用户在借款后的前7天内提前还款 , 中原消费金融公司不收取任何费用包括利息 。
中原消费金融表示 , 上线该权益的初衷是看到了部分消费者在借贷消费时过于冲动 , 因此设置了类似于“7天冷静期”的概念 。 如果用户7天后发现自己确实不需要这笔钱 , 可以无偿还款 , 无需承担任何费用 。 这种创新权益摒弃了以往借贷服务无法撤销的运营模式 , 能让借款人认识负债压力 , 合理评估自身还款能力 。
从本质上讲 , “冷静期”是解决用户借款需求与风险认知能力失衡的权益 。 消费金融用户趋于年轻化 , 他们的金融消费知识基础比较薄弱 , 再加上市场借贷产品混杂 , “冷静期”对于他们的意义不言而喻 。 另外 , 用户在权益受到保障的前提下 , 也能实现自我金融教育 。
一项看似简单的无责还款权益 , 背后体现的却是监管与行业引导消费金融理性回归的价值诉求 。 一边是监管屡屡提示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的风险 , 一边是消费金融机构重新认识消费者权益保护 , 调整粗放扩张的运营模式 。
02
合规与自律
借款“冷静期”是消费金融行业合规与自律的缩影 , 这种创新权益形式也会反哺消费金融健康生态 。
一直以来 , 消费金融服务都比较简单粗暴 , 用户借款之后基本再无发言权 。 在消费金融行业 , 设置免费取消贷款权益的机构很少 , 这主要受限于成本和风控难度 。 若机构设置了“冷静期” , 就意味着自行承担获客、风控、资金、管理等成本 。 在消费金融行业资金吃紧的情况下 , 机构能作出这种让利行为 , 非常考验战略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