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修车师傅最终转行了,车后市场缺人才吗?( 二 )


这是一种悲哀!
这下问题就出来了 , 有学习能力肯钻研的 , 哪个不想考大学?自99年大学扩招以来 , 每年30%增长 , 录取率比之当年高了不知道多少 。
一方面 , 固然修车工里面大学学历(主要还是大专)越来越多;另一方面 , 泥沙俱下 , 技术大专的水平比之当年的技校也强不到哪里去甚至更差;最后 , 学习能力强肯钻研的漏网之鱼那部分当然会奔着更好的专业去 , 而不必委曲自己去学修车 。
二、运营管理人才从来都缺
门店经营的三驾马车:技术、配件、服务 。
一个区域 , 大修理厂是不多的 。
而且 , 绝大多数 , 是老板或老板家族的人或者股东在管理 。
配件财务这样的岗位 , 不是老板的亲人、亲信 , 或者是股东 , 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机会的 。 店长这类 , 基本上是老板自己或股东亲身担任的 , 这样的人员 , 没办法进入人才市场流通 。
所以 , 早期独立售后 , 首先合格的配件经理是奇缺的人才 , 从来都缺 。
独立售后的运营管理人才 , 基本上只能从技术到车间管理 , 或者从前台接待服务顾问到服务主管之类的 。 绝大多数对于企业来说 , 只是某一方面的辅助 , 不是真正的独立运营管理 , 因为配件他管不着 , 财务也管不着 , 甚至定薪发工资什么的他也管不着 。
因此 , 独立售后其实连真正的合格店长也很少 , 很多时候其实只是合格的技术经理或者合格的服务经理而已 , 绝对不是店长 , 也不具备真正的店长的水平和认知 。
这样的环境能出来的运营管理人才 , 实属凤毛麟角 , 不管哪个都有一肚子说不完的辛酸和故事 。
肯定有人会问:那还不是有4S体系吗?
首先 , 4S体系 , 总经理之类的 , 有人统计90%是来自销售团队 。 没办法啊 , 主机厂那么黑 , 车库里的车能够出去才是硬道理 。
当年 , 4S体系的售后有句话:销售是亲娘生的 , 售后是从充话费送的 。
也就是说 , 售后是依附于销售的存在 。
笔者曾经收集过4S集团进军独立售后的案例 , 也曾经见识过4S体系的总经理之类跳槽到独立售后或者车后平台任职的 , 翻车是绝大多数 。
所谓大道至简 , 或者凡天下之理 , 至极致时皆通 。
够资格说这三句话的 , 那都是天才中的绝世惊艳人物 , 五百年才得一见 , 千万别当真 。
再具体点 , 4S体系的配件、技术人才是专一个车型品牌 , 进入独立后市场 , 还是要有重新学习和认知的过程 。
4S体系售后的服务和运营管理 , 是在一整个框架体系下运作的 , 不同品牌的4S体系细说起来也是有所不同 , 主机厂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 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可以互相流通 , 但要能够支撑起整个汽车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那就太勉强了:不到3万家的4S店 , 50万家以上的独立售后门店 。
因为最近几年愈演愈烈的流量大战 , 机油保养大战 , 作为一个运营管理人才 , 同样要具备市场营销的能力和技能 。 笔者认为 , 车后市场的运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 。
不单单是独立售后 , 现在就连4S体系的售后运营管理人才 , 同样也要有市场营销的能力和技能 , 4S体系的售后运营管理人才在这方面也是要抓襟见肘了 。
因为在4S体系售后是充话费送的 , 市场营销这类资源 , 绝大多数是向销售倾斜 , 售后能够操作和利用的资源少之又少 。 反而因为主机厂、集团的种种限制 , 条条框框过多 , 不能够在需要非常灵活多变的售后市场营销中取得优势 。
三、红利时代不想 , 薄利时代想不起
在后市场的红利时代 , 一个学徒很可能是没有薪水的 , 最多管吃管住:
一个中工的月薪大约也就是1000-2000元/每月之间;
普通的技师月薪大多数处于3000-5000元/每月上下 , BBA技师能达到8000-10000元/每月左右 , 但比较稀少;
前台接待如果是新手 , 也就是800到1200元/每月起薪吧 , 熟练的能有2000-4000元/每月 。
不算学徒 , 这样的收入在当时处于什么水平?笔者2003年左右曾经在沿海台资传统制造企业里面短暂呆过一段时间 , 流水线工人月薪1000-2000元/每月 , 董事长助理/厂长的月薪也就是3500-5000元/每月 。
那时候的制造业工厂 , 没有每周休息 , 平均每天工作时间10小时以上 , 没有任何保险 , 没有任何保障 , 黑工厂遍地;与之相比 , 后市场的全员加班不多 , 每周休息日都有 , 基本的工伤险是有的 , 可谓是舒适了至少一个层次 。
红利时代 , 信息不对称 , 私家车属于奢侈品 , 公务车更是乱消费 , 事故车可以造假 , 所以经常被当时的媒体和公知斥之为暴利 ,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