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POP模式下,爱回收很难迈过塔西陀陷阱?


为什么说POP模式下,爱回收很难迈过塔西陀陷阱?
文章图片
在过去一年中 , 二手电商交易不可谓不火热 。 第三方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在线二手交易用户规模超过1.8亿人次 。
但行业的火热似乎与二手电商交易这一赛道中的老玩家爱回收没什么关系 。 根据极光大数据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 , 去年6月份 , 在二手交易平台APP的DAU均值上 , 爱回收仅有1.7万 。
一边是行业增长的熊熊之火 , 另一边则是爱回收流量的冷酷寒冰 , 爱回收的前途也似乎变得迷茫起来 。
POP模式难纾非标之困 , 爱回收难解二手交易之痛
互联网平台商业是不断迭代的 , 这种商业上的迭代 , 对于二手电商来说则是C2B到C2C再到B2C的平台模式演化 。
去年1月份 , 闲鱼对外宣布正式上线闲鱼优品频道 , 切入B2C市场 。 转转方面 , 此前转转已经推出转转优品 , 布局B2C赛道 , 并且还在去年5月合并了找靓机 。 相较之下 , 爱回收并购拍拍入局B2C业务 , 比闲鱼晚了5个月 , 比转转和找靓机晚了近5年 。
当下二手电商C2C模式以及在此模式上衍生出来的C2B2C服务成为二手电商市场的主流 , 原因在于 , 当完成流量、用户积累之后 , 平台要做的是打磨优质供给 , 做品牌、做口碑 , 这样才能解决二手交易中的信任缺失问题 。
这也是为什么 , 巨头都在布局B2C业务 , 但爱回收并购拍拍却不太一样 。 行业内普遍认为 , 当初爱回收接受拍拍 , 更多的是为了2000万美金的融资自救 。
不过 , 爱回收可能没有想到的是 , 即便并购拍拍 , 也解决不了核心的问题 。
C2B2C之所以成为行业的主流 , 核心的原因在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供给端的标准化问题 , 但爱回收的B2C , 主要还是依托拍拍 , 其本质上却还是POP平台模式 。
经济学原理中有这么一句话:短期看需求 , 长期看供给 , 二手电商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任为基础的市场 , 很难在短期内通过规模化去做好长尾价值 , 这就意味着必须尽可能的把优势的SKU做标准化 , 这才是做好B2C业务的关键 。
换言之 , 二手交易最缺的是标准化的供给 。
拍拍从一开始就是POP模式 , 这一模式在二手3C的B2C领域也似乎没有前景 。 POP开放平台模式下 , 并不能有效解决供给标准化问题 , 一方面是平台对商家的监督影响力低 , 另一方面POP模式下平台不涉及商家供应体系 , 无法确保供给质量 。
从POP模式的底层商业逻辑上来看 , POP模式落地的前提就是供给端相对标准化 。 在新品电商市场 , 3C产品是比较适合POP模式 , 因为产品标准化程度高 , 不同渠道之间的价格差异 , 主要来自于渠道成本以及服务成本 , 平台对商家对影响力即便较弱也不会影响产品本身质量 , 二手手机市场则完全相反 。
一方面 , POP模式下 , 拍拍的标品展示方式解决不了二手手机产品上的非标问题 。 二手手机市场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特点是每一个产品实际上都是一个SKU , 比如同样是95新的一款手机 , 也许一款是屏幕又些许划痕 , 而另一款则是边框有磨损 。 这与二手房、二手车本质上是一样的 。
新房是标准化的SKU , 但二手房不是 , 即便是同个小区同款户型 , 也因为装修损耗 , 楼层高低等因素 , 在价格上有所差异 。 二手车也是如此 , 同样一款大众迈腾 , 每一辆都有每一辆独特的车况 , 不太可能做成标准化的供给 , 这也是二手车平台面临的同样问题 。
另一方面 , 拍拍的POP模式 , 也同样解决不了需求上的非标问题 。 在二手交易中 , 用户对标准的认知不同 , 比如 , 我能接受的95新二手手机 , 可能是屏幕上有细微划痕 , 但接受不了边框磨损 , 而你能接受边框磨损 , 却受不了屏幕划痕等等 。
实际上 , POP模式本身就在需求端漠视二手买家诉求 , 因为独立商家不会去把SKU做的那么细 , 那么标准化 , 而用户则希望所见即所得 。
在向善财经看来 , 平台经济的核心是解决交易过程中的问题 , 为双方提供交易渠道并能够保障参与三方都有利可图 , 这样的平台经济才是良性循环的 。
令人遗憾的是 , 无论是爱回收还是拍拍 , POP模式下 , 可能在本质上就没有提供二手交易过程中的核心价值 , 这也可能是其始终做不好B2C业务的原因 。
此外 , 爱回收也曾加码B2B业务 , 并试图推动B2B出海 , 这似乎也透露爱回收在战略方向上的迷茫 , “一心两用”之下 , 爱回收恐怕也很难做好供给端 , 难疏二手供给非标之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