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死穴”:渔获不足全国千分之一,10年禁渔却胎死腹中?

1、黄河禁渔需提高级别
自2021年起 , 为期10年的长江全水域禁渔正式实施 。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 , 我国第二长河——黄河 , 似乎显得“力不从心” , 尽管从2018年起黄河水域也实施禁渔 , 但只是鱼类繁殖期内的阶段禁渔 , 即每年的4月1日至6月30日 , 对于黄河渔业资源及水体环境的恢复 , 无异于杯水车薪 。 为此有不少专家、学者建议效仿长江 , 制定长期、可持续的禁渔、护渔制度 。

黄河的“死穴”:渔获不足全国千分之一,10年禁渔却胎死腹中?
文章图片
2、黄河资源破坏程度已是触目惊心
相比长江 , 黄河水利资源、渔业资源只能用“有过之而无不及”形容了 , 以前渔业资源丰富 , 如今却面临无鱼可捕的局面 。 比如现在动辄几千元一条、甚至未必买得到的野生黄河鲤 , 在建国初期单艘渔船的月捕获量最高达1千斤 。 资料显示 , 50年代前后单单是黄河河南段 , 每年捕获的黄河鲤就突破了15万公斤 , 价格低廉 , 周围居民品尝黄河鲤 , 并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

黄河的“死穴”:渔获不足全国千分之一,10年禁渔却胎死腹中?
文章图片
转折是80年以后的事情 。 黄河两岸造纸厂、冶炼厂、化工厂先后拔地而起 , 生产排放的工业废水 , 鉴于当时的工艺技术、环境 , 甚至未做净化处理 , 就一股脑地排放到了黄河或其支河;另外水闸、水电站接二连三地建设 , 比如黄河源水电站、公伯峡水电站等 , 尤其是始建于60年的东平湖的一系列水闸 , 80年后再次得到加固和设备的升级 。 诚然 , 这些水利设施对泄洪、防涝发挥了重要作用 , 但对生态资源的破坏力也不能抹杀 。

黄河的“死穴”:渔获不足全国千分之一,10年禁渔却胎死腹中?
文章图片
更严重的是从1982年至1999年黄河大大小小经历了21次断流 , 其中1997年的断流时间长达226天 。 频繁断流给黄河的渔业资源致命一击 。 另外黄河两岸数以万计以捕鱼为生的渔民捕捞因素也不能小觑 。 为获取高额利润 , 个别渔民采用电网、迷魂阵这种高强度的捕鱼方式 , 直接导致鱼种的“断子绝孙” 。

黄河的“死穴”:渔获不足全国千分之一,10年禁渔却胎死腹中?
文章图片
最终的结果就是 , 黄河流域以占全国2%的水资源 , 却承担了占比7%的化学需氧量和6%的废污水 。 同时渔业资源大幅度萎缩及鱼种数量的锐减 , 已成为不可更改的事实 。 80年代初期 , 栖息在黄河水系的鱼类多达191种 , 干流鱼类121种 。
而本世纪初期的统计结果显示 , 整个渔业资源不及当年的一半 , 而土著的稀有鱼种更是减少了6成 。 比如北方铜鱼、黄河鳗鲡等珍贵鱼种已消失殆尽 , 而刀鱼、黄河鲤、雅罗鱼也只是稀缺性的存在 。 目前黄河的渔业资源岌岌可危 , 用“无鱼可捕”形容 , 并非危言耸听 。

黄河的“死穴”:渔获不足全国千分之一,10年禁渔却胎死腹中?
文章图片
3、90天阶段性禁渔 , 力度有限
开篇提到 , 自2018年起每年实施为期90天的禁渔 , 目的是保障鱼的交配、甩籽及发育 , 减少人的干扰 。 事实上 , 对于恢复黄河渔业资源作用极其有限 。
一方面 , 全面禁渔落地有难度 。 黄河蜿蜒曲折长5000多公里 , 中途难免有偷捕的情况 。 特别是每年的5月份前后 , 气温回升偷捕愈发的猖獗 。 黄河下游、末端的滨州段 , 常能发现趁着夜晚掩护的偷捕人 。 近十年来 , 大功率电鱼设备成了偷鱼人的标配 , 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 一些尚处于生长阶段的幼鱼大量死亡 。
2020年1月一艘码力电鱼船 , 大白天就明目张胆地在中华大鸨保护地旁的豫鲁交界黄河湿地偷捕 。 渔船上竟是2/3两的小杂鱼 , 难见几个大鱼 。 到场的志愿者还注意到 , 这些电鱼人还在河道滩涂撒上诱饵 , 毒杀野鸭大雁和其他鸟禽 。

黄河的“死穴”:渔获不足全国千分之一,10年禁渔却胎死腹中?
文章图片
另一方面成鱼甩籽后 , 仅有90天的安全期 。 禁渔期结束后 , 这些幼苗抵抗能力依然微弱 , 禁不起捕鱼者的折腾 。 黄河边上的一位老渔民这样比喻“只保护婴儿式的鱼籽 , 不保护儿童式的鱼苗 , 无济于事 。 ”禁渔期一过 , 黄河又要承受半年多的摧残 , 也就是说休整期过短 , 根本无法壮大黄河里数以千计的生物及自身环境的修复:稍微显现恢复态势 , 随即再次被扼杀 。

黄河的“死穴”:渔获不足全国千分之一,10年禁渔却胎死腹中?
文章图片
再者黄河水域有多种洄游性鱼 , 比如刀鱼 。 这些鱼每年的3/4月份由浅海逆流而上 , 游至中上游的河滩、水草或临近的东平湖 。 经过水流的刺激 , 性腺已发育成熟 , 正常情况下很快能产籽 。 但修建的水闸阻碍了它们的正常洄游 , 而且浅滩因兴修水利设施 , 很多也被夯实、硬化 。 鱼群失去了产籽的场所 , 鱼群数量只能减少 。 所以只是单纯地禁止捕捞 , 缺少相应的配套措施 , 效果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