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把“宝藏”掖着的父母,会陷儿女于不孝自责中( 二 )


这个关键过程是在2~3岁的时候 , 也就是第一个叛逆期的时候 。 他们有了独立意识 , 通过对父母种种说“不” , 来适应和体会与母亲分离的状态 , 这是一个心理过渡过程 。
这个时期 , 要和孩子多唠叨他自己的情绪 , 让他明白 , 情绪是他自己的 。
“宝宝是不开心吗?”
“宝宝是生气了吗?”
“宝宝很开心对吗?“

《你好,李焕英》:把“宝藏”掖着的父母,会陷儿女于不孝自责中
文章图片
第二、3~6岁
3~6岁 , 跟孩子唠叨责任 。
这个时期 , 孩子会有很多疑问 , 为什么爸爸妈妈要上班 , 为什么宝宝要上学...
和孩子多唠叨 , 工作养家、给他提供物质生存条件 , 是父母的责任;上学读书 , 健康快乐成长 , 是他的责任 。
第三、6岁之后
6岁之后 , 多和孩子说“我爱你” 。 中国式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是随着孩子成长而逐渐内敛的 。
幼儿时 , 父母、孩子 , 都会很直白地和对方说“我爱你” , 但是当孩子渐渐长大 , 这句话就成了彼此间的“奢侈品” 。

《你好,李焕英》:把“宝藏”掖着的父母,会陷儿女于不孝自责中
文章图片
贾玲在一次节目上泪眼婆娑地诉说与妈妈的一些经历:
“妈 , 我给你买了一个冰箱 , 双开门的 。 ”
“妈 , 那件绿色的皮衣我也给你买了 。 ”
“妈 , 我已经是喜剧演员了 , 好多好多人喜欢我 。 ”
而妈妈的回应 , 始终是一句”妈知道“ 。
如果李焕英在一句句“妈知道”后面 , 加上一句“我爱你” , 是否会让贾玲在李焕英的有生之年 , 体会到无论她做什么 , 她是什么状态 , 妈妈都是爱她的 。
而不是借助电影 , 在最后拥抱着母亲大哭 , 而母亲轻轻地抚摸着女儿的秀发:如果可以重来一次 , 她还是愿意做她的母亲 , 这样的一幕 , 来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渴求 , 对被母亲认同的渴望呢?
每个人的快乐 , 都应该以自己为基准 , 就像马丽在“开春演讲”里说的:
每一个人都是一颗行星 , 都有独一无二的运行轨迹 , 希望你想做的事情 , 想成为的自己 , 都是源于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和喜爱 , 而不是为了去满足他人的期待、他人的需求 。
希望你感受到内心的呼唤 , 活成你自己想要的模样 , 成为那个你更爱的自己 。
希望每一个“贾玲” , 都能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向上的 , 快乐基准 。

《你好,李焕英》:把“宝藏”掖着的父母,会陷儿女于不孝自责中
文章图片
《你好,李焕英》:把“宝藏”掖着的父母,会陷儿女于不孝自责中】如果你觉得我的观点能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 , 还请不吝点赞转发 , 点击关注 , 主页有更多可能帮助到你的育儿内容 。 我是淅爸 , 咱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