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和沃尔沃汽车官宣合并方案,具体效果尚待市场验证

吉利和沃尔沃汽车宣布的“最佳合并方案” , 能否将利好最大化至最佳尚存疑 。
2月24日晚间 ,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有限公司联合宣布 , 双方达成最佳合并方案 , 即双方保持各有的独立公司结构的基础上 , 将在动力总成、电气化、自动驾驶及运营操作方面进行一系列的业务合并及合作 。
历经一年多的吉利与沃尔沃汽车合并谈判尘埃落定 。 有业内人士认为 , 该方案的出台 , 意味着原合并重组方案被放弃 , 该人士还强调 , 合并重组方案缩水 , 也使沃尔沃汽车将来寻求独立IPO的难度大幅降低 。
方案与此前预期有所不同
去年2月 , 吉利汽车首次对外披露 , 其管理层正在与沃尔沃汽车AB公司(沃尔沃汽车)的管理层进行初步讨论 , 以探讨通过两家公司的业务合并进行重组的可能性 。 公告称 , 两家公司重组完成后将成为一家全球集团 , 可以实现成本结构和新技术开发的协同作用 , 以应对未来挑战;此举将留存吉利、沃尔沃、领克及极星每个品牌的独特性 。

吉利和沃尔沃汽车官宣合并方案,具体效果尚待市场验证
文章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 , 彼时公告还称 , 合并后的业务将于香港及斯德哥尔摩上市 , 以使其进入资本市场 。
3月30日 , 吉利汽车CEO桂生悦在吉利2019年业绩说明会上透露 , 关于吉利和沃尔沃汽车合并的进展 , 目前正在研究合并的具体计划 。 吉利控股副总裁李东辉此前也表示 , 合并后公司将拥有从高端到入门四个档次的电动汽车品牌 , 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和国际化能力 。
7月底 , 沃尔沃汽车发布公告称 , 将暂时搁置与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的合并谈判 。 发言人称 , 由于吉利汽车正谋求回归A股市场 , 因此无法在此时讨论两家公司的合并事宜;在吉利汽车结束了相关活动后 , 谈判将得到恢复 。
9月底科创板上市委发布公告称吉利汽车首发过会 , 将成为“科创板整车第一股” , 吉利与沃尔沃汽车的合并谈判也顺理成章地在今年1月正式重启 , 并于近日正式对外界袒露最终的方案及细节 。
针对在动力总成、电气化、自动驾驶及运营操作的一系列业务进行合并及合作 , 沃尔沃汽车集团CEO、总裁汉肯·塞缪尔森提到耐人寻味的一点 , 他表示:“作为一个独立公司 , 我们现在正在推进广泛的变革 , 我们未来可能有机会去接触资本市场 , 但是现在还没有对此做出决定 。 ”尽管吉利和沃尔沃均表态称谈判达成的是“最佳的合并方案” , 但显而易见的是 , 最新方案与开启谈判时的官方表达有一段距离 , 沃尔沃汽车甚至已经具备独立上市的可行性 。
效果是否最佳还待验证
2010年 , 吉利控股集团斥资18亿美元全资收购了沃尔沃的轿车业务 。 根据协议 , 收购完成后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从此在吉利控股内部是互相独立、平级的两家子公司 。 吉利控股集团虽然就此拥有沃尔沃汽车的10,963项专利收入 , 但吉利汽车无法直接使用 , 尤其部分专利实则为沃尔沃汽车与福特共同持有 , 共享需要福特授权 。
也正是因为技术共享存在结构上的障碍 , 业内关于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合并经营的论调不绝于耳 。 尤其在过去十年里 , 沃尔沃在华销量与全球销量显著增长 , 吉利也连续多年成为自主汽车品牌的中坚力量 , 旗下的中高端品牌领克也大获成功 。

吉利和沃尔沃汽车官宣合并方案,具体效果尚待市场验证
文章图片
沃尔沃汽车销量
但是在转型新能源的过程中 , 吉利遭遇到了巨大挑战 , 滞后于比亚迪和长城不说 , 甚至热度不及长安 。 2015年提出的“蓝色吉利行动”发展战略提出 , 吉利计划在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体销量的90%以上 。 但数据显示 , 2020年吉利新能源车型销量仅为6.81万辆 , 仅占总销量5.2% , 这仍是包括吉利、领克、几何三个品牌在内的成绩 。
而在另一边 , 沃尔沃汽车的电气化却极为激进 。 早在2017年 , 沃尔沃汽车就宣布了有关“终止纯内燃引擎汽车”的计划 , 也因此成为第一家宣布将完全停止生产纯内燃机汽车的传统汽车品牌 。 在销量上 , 沃尔沃汽车表示 , 到2025年旗下纯电车型销量要占总销量的50% , 2030年产品全部实现电动化 。
理论上 , 双方合并可以实现电气化战略抱团 , 就像去年吉利在合并公告中的原计划所说 , “两家公司重组完成后将成为一家全球集团 , 可以实现成本结构和新技术开发的协同作用 , 以应对未来挑战” 。 但是 , 目前的合并程度并没有达到预期 , 双方深层业务的整合效率要打上一个问号 。 以双方的合资品牌领克为例 , 此前领克曾计划进入欧洲市场 , 寄希望于沃尔沃汽车欧洲工厂实现本土化生产 , 但最终因“工厂能力满负荷运载”无疾而终 。 直到本次合并方案中 , 领克才确认了共享沃尔沃汽车的海外销售渠道和售后网络 , 解决了有关领克品牌推进国际化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