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清军挟泰山压顶之势而来,南天文士瞿式耜挺身而出,犹如中流砥柱


老年|清军挟泰山压顶之势而来,南天文士瞿式耜挺身而出,犹如中流砥柱
文章插图
再说永历帝那边。
永历帝已经逃到了桂林,但桂林的防护情况并没好到哪儿去。
除了继续逃,永历帝别无选择。
问题是,往哪个方向逃?
幸好,永历政权得到许多实权人物的支持,诸如何腾蛟、堵胤锡等。
何腾蛟听说李成栋已经入粤,永历帝性命攸关,便早早安排了部将刘承胤南下迎驾。
这次迎驾,跟上次迎隆武帝不同,是真心的。
隆武帝死后,何腾蛟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懊悔不已。
负责迎驾的刘承胤是湖南的一个大军阀,在武冈经营多年,手下有一支近十万人的军队。
见到了刘承胤派来的使者,永历帝不啻于喜从天降,迅速将逃亡的地点定在了武冈。
对永历帝的这个决定,大学士瞿式耜持反对意见。
瞿式耜是一个真正的猛士,他的字典里,从来都不会存在“怕”字。
当初,永历帝从肇庆往西逃走时,他就极力反对过。
老年|清军挟泰山压顶之势而来,南天文士瞿式耜挺身而出,犹如中流砥柱】原本,瞿式耜屯兵峡口,想阻清兵西进。他认为“我兵水陆凫至三水,可上下扼也”(徐鼒:《小腆纪传》卷 28,《瞿式耜传》),永历帝不同意。

老年|清军挟泰山压顶之势而来,南天文士瞿式耜挺身而出,犹如中流砥柱
文章插图
瞿式耜退而求其次,请求留守肇庆,永历也不允许。
瞿式耜只好跟随永历帝由梧州逃到桂林。此时永历朝廷的许多大臣,不是弃职而逃,就是投降清军,“左右惟式耜一人”。(徐鼒:《小腆纪传》卷 28,《瞿式耜传》)
在桂林,瞿式耜力主建立一个稳固的抗清基地,他分析形势说:“广西地处山川上游,敌人明显难以开展仰攻。我军兵士大量屯驻在湖南、湖北,而且道路四通八达,可从南宁、太平出云南;也可从柳州、庆远往贵州。另外,左、右江有四十五洞土狼标勇,他们久享国家恩德,三百年来忠心事明,已经足以据守。”(“粤西居山川上游,敌不能仰面攻明矣。兵士云屯湖南、北,南宁、太平出滇,柳州、庆远通黔,左、右江四十五洞土狼标勇,詟国家威惠,三百年悉受衔橛,足资内备”徐鼒:《小腆纪传》卷 28,《瞿式耜传》)。
针对于此,瞿式耜提出,不但不要逃走,还要站稳脚跟,认真施行“修纪纲,布威武,抑权阉,招俊杰”等系列方针(徐鼒:《小腆纪传》卷 28,《瞿式耜传》)。
可是时间太促,未能推行。
现在,永历帝不但要往西逃走,还拉上了他一起走。
要知道,永历帝身边已经没有可供驱使的军队了,为了保障逃亡路上的平安,只能指望瞿式耜手中那支新募不久的杂牌军。
而事后也证明,逃跑的确是唯一的选择,如果不是逃得及时,永历帝可能已经成为李成栋的阶下之囚了,说不定,也象绍武帝一样,魂归阴间地府去了。
不怕死,虽说是一项让人钦佩的品质,但只是一味不怕死,那也成不了大事。
崇祯帝不怕死,结果怎么样?魂断煤山。
弘光帝也不怕死,逃得太晚,被清廷擒杀。

老年|清军挟泰山压顶之势而来,南天文士瞿式耜挺身而出,犹如中流砥柱
文章插图
隆武帝更不怕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死是死得壮烈,却极其不值。
正是因为这些大明帝国灵魂人物的相继死去,才使大明王朝的军心、民心一次次瓦解。
并且,因为他们的死去,大明的文武官员在拥立新君问题上总会引发一场场旷日持久的内讧,劳神费力。
所以说,要成大事,不能单凭一时血气之勇,要灵活,审时度势,因时而变。
楚汉相争时,汉高祖刘邦逃命的次数还少吗?为了逃命,他甚至不惜将自己的骨肉从车子上推下来,可谓狼狈至极,可是,终于成就了两汉泱泱四百年的光华。
最不济,看看南宋高宗赵构,是个历史上最具知名度的“逃跑皇帝”,虽然逃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但,最后不也延长了宋祚两百年吗?
话说回来,瞿式耜反对逃跑也有他的理由。
他的理由是“中兴之主身负中兴重任,海内万民也都看着您恢复旧疆、报仇雪耻,可谓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视线,您又怎么可以总是想着如何逃跑、如何躲避敌人,而不思自强自立呢?”(“讵有身承大历,薄海皆以恢疆雪耻仰望新皇,而可但思退着,但思避寇,而不为自强之计者乎?”《瞿式耜集》卷 1,《请驻全阳疏》。)
他淳淳告诫永历帝说:“半年之内,三四播迁,兵民无不惶惑。上留则粤留,上去则粤去。今日之势,我进一步,人亦进一步,我退速一日,人来亦速一日。故楚不可遽往,粤不可轻弃”。(徐鼒:《小腆纪传》卷 28,《瞿式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