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火锅、糖葫芦、煎饼果,古人的美食文化有多丰富?( 三 )


筷子从明代开始定型为方首圆足 , 其造型藏着深意 。 古人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运用到筷子的造型上 , 圆形象征天 , 方形象征地 。 天圆地方的造型让筷子幻化为一个小宇宙 , 以方圆并举 , 寓意天人合一、天长地久 , 因此筷子成为人们祈求时空万变、福气绵绵的吉祥物 。 不少家庭收纳干净筷子入筷笼中时 , 总是习惯将入口端朝上竖立放 , 入口端朝上清洁卫生 , 更重要的是代表天圆地方的筷子齐齐地立在筷笼中 , 好似吉祥物为家人默默祈福 。 所以收纳筷子时请圆头朝上 。
关于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筷子 , 有学者认为半坡村落文化遗址出土的骨针和骨制两端器都有可能被先民当做筷子使用 , 根据这一说法六千多年前筷子(筷子的雏形)已经出现 。 选择筷子为取食器应该与陶器的出现和先民所处的自然环境相关 , 陶器出现后先民可以用陶器煮熟食物 , 用陶器盛食物 , 选用身边随处可见的树枝做取食器 , 不但便捷还能防烫 。 从“大禹折枝成筷子”传说中我们不难找到筷子起源的线索 。
@SwingToys:法餐有开胃菜、前菜主食之类的 , 那我们的餐桌上有这些吗?宫廷宴请是不是会有?
柏松:中式宴会餐饮是相当丰富的 , 那么多美味佳肴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 , 袁枚在《随园食单》“上菜须知”中有专门表述:“盐者宜先 , 淡者宜后 , 浓者宜先 , 薄者宜后 , 无汤者宜先 , 有汤者宜后 。 且天下原有五味 , 不可以咸之一味概之 。 度客食饱 , 则脾困矣 , 须用辛辣以振动之 , 虑客酒多 , 则胃疲矣 , 须用酸甘以提醒之 。 ”上菜的顺序是先浓后淡 , 汤放后 , 宴会半场客人困乏时上辣味的食物可以提神开胃 , 酒过三巡时上酸甜口的菜肴可以提神醒脑 。
宫廷宴会的上菜顺序更讲究 , 比如清宫除夕宴 。 帝后嫔妃入席后宴会正式开始 , 热汤膳第一个端上桌;然后上奶茶 。 汤膳、奶茶相当于开胃品 , 之后是“转宴”大席 , 玉盘珍馐依次登场 。 “转宴”之后摆酒宴 , 酒宴结束后宴会临近尾声时上果茶 。
责任编辑:鞠文韬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