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棉同播间作预防棉花苗期风灾技术

南疆位于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 , 四周高山环绕 , 形成了塔里木盆地 , 内有塔克拉玛干沙漠 , 特殊的地形和地理位置形成了典型的荒漠环境 , 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 年降水量少 , 气候干燥、土壤疏松 , 大风及沙尘暴天气频繁且呈单峰型分布 , 主要出现在4—7月 , 占到全年大风天气的62% 。 该区域是新疆棉花的主产区 , 在全疆棉花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 苗期是棉花一生中抗逆性最弱的阶段 , 5级以上持续大风就会对棉苗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 沙性棉田遇6级以上的风持续1h会造成30%~50%的死苗 , 导致棉田缺苗断垄、大幅减产甚至绝收;同时还可能吹毁地膜、滴灌带等棉田设施 , 严重时不得不揭膜重播 , 不仅增加种植成本 , 还会延后棉花的生长发育 , 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 。 风沙天气已经成为南疆棉花苗期主要的灾害之一 ,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棉花产业发展 。 因此 , 如何提高棉田苗期防风、防沙能力是南疆棉花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

麦棉同播间作预防棉花苗期风灾技术
文章图片
现有的棉田防风减灾技术有扎阻风网技术、交接行压草把技术、滴水固沙技术等 , 这些技术均存在防风效果有限、不能机械作业、成本高等缺点 。 近年来 , 新疆尉犁县逐步推广麦棉间作栽培措施 , 具有一定防风减灾能力 , 2020年推广面积1666.7hm2 。 笔者总结此项栽培措施的关键技术要点并加以改进 , 以期为南疆多风沙天气植棉区提供防风减灾技术参考 。 1技术原理3月底至4月中旬采用麦棉铺膜同播 , 小麦出苗需3~4d , 棉花出苗需7~10d , 利用小麦出苗快、生长快的特点 , 按当地常规种植模式 , 采用小麦、棉花按照一定比例有序同播间作的模式 , 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沙性 , 科学调配播行比例和麦苗密度 , 发挥麦苗高度优势、密度优势、根系发达优势等 , 在田间形成“阻风、固土、减缓降温、保苗”的内层“麦苗防风林” , 与外层林木防风带形成双层保护体系 。 此项技术将棉田预防风灾的措施由灾后被动补救向灾前主动防御转变 , 可大大降低植棉风险 。
2关键技术
2.1品种选择
棉花品种选择抗逆性强 , 出苗迅速、整齐 , 苗壮 , 且抗病优质高产品种;春小麦品种选择幼苗直立、分蘖力强、根系发达、耐旱品种 。
2.2麦种包衣
小麦种子要合理选用杀虫和杀菌包衣剂进行包衣 , 可以选择6%(质量分数 , 下同)戊唑醇(立克秀)+30%氯氰菊酯(帅苗)或其他包衣剂 , 能有效防治小麦苗期病虫害 。
2.3模式配置
根据当地历年风灾发生情况、当年气象预报信息及土壤沙性程度科学规划麦棉播行比例 , 尽可能使防风效果最大化、小麦对棉花生长影响最小化 。
2.3.11麦3棉模式 。
地膜宽1.25m , 每隔3行棉花种植1行小麦 , 即每膜1行小麦+3行棉花 , 小麦种植在边行(图1) 。 棉花行距(66+10)cm、株距9cm , 理论种植密度为每666.7m21.46万株 , 小麦和相邻棉花行距10cm 。 也可根据当地实际气候条件自行调整麦棉播行比例 。
2.3.21麦5棉模式 。
地膜宽2.05m , 每隔5行棉花种植1行小麦 , 即每膜1行小麦+5行棉花 , 小麦种植在边行(图2) 。 棉花行距(66+10)cm、株距9cm , 理论种植密度为每666.7m21.62万株 , 小麦和相邻棉花行距10cm 。 也可根据当地实际气候条件自行调整麦棉播行比例 。

麦棉同播间作预防棉花苗期风灾技术
文章图片
2.4播种
2.4.1播种机改装 。
提前对常规联合播种机进行改装和调试 , 实现麦棉一机同播 。 根据预定的间作模式 , 将小麦行对应的精量穴播器换成大播量尖嘴穴播器(16穴及以上穴播器为宜) , 小麦种子装入大播量尖嘴穴播器种箱内 , 并适当调节穴播器下种孔 , 确保每666.7m2小麦下种量为7~8kg 。
2.4.2适期播种 。
在土壤温度满足棉花播种要求的情况下 , 应尽可能早播 , 南疆一般在3月底至4月上中旬播种为宜 。 注意结合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情况综合考虑 , 规避灾害性天气 。

麦棉同播间作预防棉花苗期风灾技术
文章图片
2.4.3播种方式 。
使用改装好的联合播种机一次完成滴灌毛管铺设、铺膜、播种、覆土等作业环节 。 2.4.4播种要求 。 确保铺膜平展、压膜紧密、膜孔封堵严实 , 按照5~10m间隔打好防风压膜坝 , 并压好地膜和滴灌带两端及中间接头部位;铺膜播种方向应与常风向垂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