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MVP职业生涯规划A.1我在哪儿?A.2我去哪儿?A.3我怎么去?

原标题:产品经理:MVP职业生涯规划

产品经理:MVP职业生涯规划A.1我在哪儿?A.2我去哪儿?A.3我怎么去?
文章图片
做最小可行性产品(MVP)方法与实践
自2010年移动互联网快速崛起以来 , 至2020年 , 产品经理一度是最热门的职业 。 因为 , 产品经理决定产品“长什么样” , 是距离CEO“最近”的人 , 甚至被称为CEO的“后备军”等 , 这些都间接说明产品经理的重要性 , 但最诱人的还是那高达数十万 , 乃至上百万的年薪 , 甚至作为项目核心成员还有股权和期权激励 , 比其他人更可能实现财务自由 。 但是产品经理还有另外一面 , 来源于产品经理的另外一个称号“产品汪” , 上边面对CEO , 左边面对客户 , 右边面对运营 , 下边面对技术 , 还有其他职能部门需要衔接 , 纵使有三头六臂 , 依然觉得分身乏术 , 996成为常态 , 是求职时必须接受的潜规则 。 产品经理薪资高 , 就要做得多 , 做得多就难免会出错 , 背锅侠也成为产品经理的代名词 。 用户不买账 , 目标达不成 , 万能的甩锅就是产品不好 , 可没人知道多数产品经理的职权范围仅限于承接需求、画原型、推动研发上线而已 , 并非本书所定义的产品Owner角色 。 甚至在业界 , 让产品助理去写商业计划书的事都屡见不鲜 , 这简直就是杀鸡用牛刀的翻版案例 。
更让人泪奔的一幕是:有一段时间网上一直在流传着产品经理35岁以后只能去“开滴滴” , 跟公司不会再去聘任大龄程序员一样 , 也不会再去聘任做基础工作只会承接需求画原型、写文档、推动研发的产品经理 。 这让我不禁的想起 , 从2010年算起 , 第一批大学毕业后踏入互联网圈开始做产品经理的人马上就要35岁了吧!也有无数的产品小伙伴向我反馈:去面试时只见前台来访登记表上标注最多的就是求职产品经理;也有很多公司硬性要求面试产品经理需要从几十个中挑一个 , 有的甚至上百个;还有部份公司委托猎头全网搜索只要对口或竞争对手的产品经理 。 这无疑都增加了产品经理的“再就业”门槛 。 介于大学并没有产品经理这个专业 , 产品经理多是内部转岗培养出来的 , 或是参加社培速成班孵化的 , 并没有经过专业化系统的学习和培训 , 跳槽除了跳到竞品公司 , 其他很难匹配 。 既是到了竞品公司 , 也很难将自己的过往成功经验应用到新公司 , 除了环境条件不同以外 , 最重要的是因为行业竞争变化太快 , 在“喜新厌旧”的互联网领域 , 纯粹的借鉴或复制很难行得通 。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 , 就出现了从业3~5年后 , 多数产品经理普遍遇到的职业瓶颈:晋升难、加薪难、跳槽难的困境 , 甚至面临被随时淘汰的风险 。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破解呢?我想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 行业和现状我们无力改变 , 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 在改变自己之前 , 我想你首先应该弄明以下这三个哲学命题:我在哪里?我去哪里?我怎么去?
A.1我在哪儿?想要弄清楚你目前所在的位置 , 你需要对你目前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有一个诚实的评估 。 有了这个评估基础 , 你就能决定该如何提高你作为一个产品经理的能力 , 无论是通过你自己的努力来改善 , 还是与你的上级共同努力 。 在开展这项工作前 , 我先向你提供一个量表诊断工具——自我能力评估模型 , 如图A-1所示 。 这是一个自我评估的评估问卷 , 能帮助你找到你目前的位置 , 以帮助你思考你将要成长的方向 。 这个评估问卷不是一个测试 。 它的目标是帮助你在一些主要的产品管理能力上建立一个可供参考的标准 , 是虚拟能力的直观呈现 。 整个评估问卷的结构是按照第1章的“互联网行业产品经理能力模型”设计的 , 所以它的通用适配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如果你觉得它哪里不够合理合科学可以对项目和分值进行调整和公测 , 以求科学合理性 。

产品经理:MVP职业生涯规划A.1我在哪儿?A.2我去哪儿?A.3我怎么去?
文章图片
图A-1自我能力评估模型(示例)
图A-1是按照基本型能力(60分)、期望型能力(40分)、兴奋型能力(20分)三个大类 , 50个子项而进行的拆分 。 总分为120分 , 没有按照100分去度量是为了区分卓越产品经理与普通产品经理的差别 , 以上三个层级很容易使你区分出自己是合格、优秀、还是卓越 。 在采用A、B、C、D四个级别进行子项能力区分的同时 , 为了更加精准 , 我还采用了加权平均数 , 即每个子项的分值不尽相同 , 但总数不变 , 以区分每个子项的权重不同 。 只要最后将各项分值汇总 , 即可得到综合评分结果 。 下面详细介绍不同选项的意义 , 作为你评估时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