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大”挪移:吉利、沃尔沃整合业务单元 值得大惊小怪?

也许是因为疫情的影响 , 虽然有关吉利与沃尔沃如何合并一事拖了一年时间 , 但如今终于有了结果——“资本上不合并 , 但业务单元整合” 。

乾坤“大”挪移:吉利、沃尔沃整合业务单元 值得大惊小怪?
文章图片
这与去年初的版本有着明显不同 , 但又有着相同的目的 。 其中不同之处在于吉利并没有实质将沃尔沃并入资产之中 , 并实现在资本市场的整体上市(这也就是意味着沃尔沃不能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上市 , 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对接) 。
从短期看 , 这一点或许让此前期待这次资本合并的投资机构不爽 , 但长期看 , 这却意味着在未来在资本市场上有着更多可能 。 这一切是源于吉利与沃尔沃此次调整更着眼于集团内部的长远发展 , 尤其在面对新四化(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全球趋势下 , 传统车企如何转型、改变自己 , 适应需求变化 。
在吉利汽车(0175.HK)近日的公告中显示 , 双方已达成最佳合并方案 , 即在保持各自现有独立公司架构的同时 , 双方继续拓展合作领域 , 在汽车新四化方面深化合作 。
这其实就是在资本层面不动的前提下 , 吉利控股集团内部展开一场业务单元的乾坤“大”挪移 , 类似于一些汽车大集团或联盟中的资源协同 。 具体而言 , 吉利和沃尔沃将在动力总成、三电技术、高度自动驾驶等业务领域进行合并及协作 。

乾坤“大”挪移:吉利、沃尔沃整合业务单元 值得大惊小怪?
文章图片
首先 , 双方将以股权合并的形式将动力总成业务合并成立新公司(预计今年年底前成立) , 重点开发新一代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和高效内燃发动机 。 这家新公司的产品不仅会向吉利和沃尔沃供货 , 还将面向其他汽车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 。
除此之外 , 吉利和沃尔沃还决定共同开发和使用下一代纯电专属模块化架构 。 沃尔沃、吉利以及领克、极星等品牌都将共享该架构;而在自动驾驶领域 , 在沃尔沃旗下自动驾驶软件技术开发公司Zenseact的牵头下 , 吉利和沃尔沃接下来将共同开发高度自动驾驶的解决方案 , 这也将应用于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主要汽车品牌 。
在三大主要领域之外 , 吉利和沃尔沃在产业链上游将扩大联合采购范围和规模 , 以降低生产成本;在下游 , 吉利与沃尔沃也会协同渠道资源 , 达到尽可能高效的布局 。 更重要的是 , 虽然资本层面并不合并至一家公司 , 但吉利与沃尔沃会建立一个全新的协调管理机制 , 确保各项目都能顺利开展 。
虽然作为一家集团内部的业务单元调整 , 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 但此次吉利与沃尔沃之间的合作还是有很多可以解读的内容 。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此次调整的目的 , 即降本增效 。

乾坤“大”挪移:吉利、沃尔沃整合业务单元 值得大惊小怪?
文章图片
其实在去年2月份爆出吉利与沃尔沃探讨合并之时 , 本公众号就在《吉利合并沃尔沃:“降本增效”是根本任务》一文中说明 , 双方调整的根本目的就是降本增效 , 至于资本市场上如何获益 , 扶植业务发展 , 那是“更上一层楼”的事情 , 但降本增效是要打好未来发展基础 , 这对双方至关重要 。
且不说双方的财务数据如何 , 面对汽车新四化之下 , 全球用户需求的改变 , 特斯拉、苹果等非传统汽车企业的步步紧逼 , 传统汽车企业都在寻求改变 , 尤其是如吉利控股集团这样的多品牌 , 多业务板块的大型企业集团 , 业务整合 , 资源协同当然十分有必要 。
这种资源的协同整合在如大众汽车集团、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中早已有之 , 只不过在新的技术与应用环境下 , 整合的内容有所改变罢了 。 在吉利控股集团的汽车板块中 , 吉利与沃尔沃是两大主力支柱 , 如领克、极星等后续品牌都是在它们合作的基础上诞生的 。

乾坤“大”挪移:吉利、沃尔沃整合业务单元 值得大惊小怪?
文章图片
其实双方的合作与共享早已展开 , 这首先源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十年多来 , 双方在技术、运营 , 甚至文化层面已有很好的认同感 , 为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
其次双方在研发、生产、采购等领域的合作、合资也是有历史的 。 如2012年3月 , 吉利与沃尔沃汽车便签署技术转让协议 , 对小排量、高性能、绿色环保系列发动机展开联合开发;再如2013年 , 双方便开始联合开发用于双方新一代产品的中级车基础模块架构——CMA架构 , 目前已应用与沃尔沃、领克和吉利三大品牌 。
2017年 , 吉利与沃尔沃成立领克汽车合资公司和吉利-沃尔沃技术合资公司 , 后者实现整车架构技术、高效清洁动力总成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共享与零部件联合采购;2019年10月 , 双方更是发布将联合成立新公司整合内燃发动机部门 , 组建独立的且全球领先的动力总成业务单元(这或许就将是动力总成业务合并成立的新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