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重新定义茅台的三点建议:酒业院士应该怎样成就 | MIR决策参考

邹卫国/文
茅台院士的争议 , 让更多人认知了茅台的属性 。 美女光脚踩曲的玄学 , 加上对其虚假宣传的批评 , 让在市值之巅的茅台迅速回撤 。
就如在之前《重估茅台们的理由》(2019年6月)所说的:“这些支撑茅台的故事 , 传递出来的价值观是什么?我们不能认为这是诚实的或者是有科学态度的 。 ”“祛除加于其上文化的‘糟粕’ , 茅台酒终将回归人间” 。
事件可以这样定位:“茅台院士”引发的争议 , 是加速茅台“回归人间”这个过程的一个部分 。
建设性的角度看 , 此争议本身 , 当成为茅台反思的契机 , 希望茅台的管理层予以重视 。 这个反思至少有三个方面 。
一是反思茅台的社会价值 。 曾经的批评是 , “拉拢关系、利益交换的工具 , 进行政治攀附 , 捞取政治资本” 。 这是异化的茅台酒 。
二是反思茅台文化的内核 。 可以看到 , 茅台的很多宣传及作为背后 , 很多缺乏科学精神且被批评是不诚实的 。
三是反思茅台的增长路径 。 茅台的增长战略表述为“双轮驱动” , 由于茅台酒增长受制 , 增长的轨道落在了系列酒上 。
实际上 , 对于白酒的跑道 , 行业整体产量衰退 , 系列酒增长必须落在市场份额的持续扩大上 。 系列酒的每一份增长 , 都是社会其他市场主体的损失 , 这样增长的社会价值非常有限 。
回到这个产业的本质 , 是不是有更优的选择?
拥有巨大的现金流 , 而没有转化为真正的科技成果;拥有巨大的市值 , 但并没有转化为更好的社会贡献 。 问题是显然的 。
【共生|重新定义茅台的三点建议:酒业院士应该怎样成就 | MIR决策参考】酒业是否就与核心科技无关?在以科技创新作为国策的当下 , 茅台能否有所作为?
答案不是那么显然 , 但是有迹可循 。
当下 , 新的生物学革命正在发生 。 这个生物学革命的一个重要支点 , 就是对生物体的本质的再发现和再定义 。
这个新范式就是:动物和植物不再被认为是一个个体 , 而是被视作“由宿主和不同的共生微生物构成的共生总体” 。 (《共生总基因组》 , E.罗森伯格 I.齐尔博-罗森博格)
简而言之 , 人的基因本身所描述的生物体 , 不是人的全部 , 人的这种生命现象 , 是由人的基因和与人共生的微生物群的基因共同决定 。
在这个新范式下 , 微生物是生命的关键 , 亦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心 , 而酒业天天打交道的就是微生物群 。 在这个关乎生命本质的领域 , 难道不应是一个院士丛出的领域?
如果真是在这个方向上取得重大突破 , 茅台就应该有院士 , 毫无疑义应当得到社会的支持 。
前述茅台必须进行的三个反思 , 为重新定义茅台提供了必要性 。 在我看来 , 新的生物学革命 , 为重新定义茅台提供了可能性 。 作为中国市值之巅的企业 , 以及中国社会问题所衍生的巨大需求 , 为茅台提供了有所作为的现实性 。
当下的中国的社会问题是什么:中国老龄化日益发展所形成的各种需求 , 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抗衰老、营养补充等等 。
当下的这个市场 , 各种品质不明的高价健康食品随处可见 , 没有科学基础的各种产品层出不穷 , 就如喝酒能够防癌的反智观念 , 收割着这种需求 。
在这种局面下 , 作为领军者的茅台难道不应有所作为?
以此 , 基于前述重新定义茅台的可能性、必要性和现实性 , 建议有三:
第一 , 发展战略上:将茅台的定位 , 从奢侈茅台拉到科技茅台 , 重构茅台的增长路径 。
第二 , 发展支点上:应大力投向对微生物等生命科学技术研究 , 争取重大突破 , 取得更深层次的对生命本质的科学认知 , 理解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各种关联 。
第三 , 发展路径上:将酒业作为微生物科学技术的重大应用之一 , 基于微生物新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 发展健康产业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不代表作者所在机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