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大门上为什么会有许多“疙瘩”?还要用玻璃罩起来?

大家好,我们的搞笑游行侠云游天地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在古代时,门钉不仅有美观的作用,还有一个寓意就是“人丁兴旺”。而紫禁城上的门钉寓意又不同了。在平民百姓眼中,不仅充满着神秘感,还有一种天子的威武之气,有着驱邪驱魔的作用。去过故宫或是在影视剧上看到过故宫的朋友,都知道故宫的每一扇大门上有许多凸出来的“疙瘩”,还用玻璃罩着。之所以要罩着,主要是为了起到保护的作用,让故宫的游客们不乱触摸,造成不好的影响。
故宫大门上为什么会有许多“疙瘩”?还要用玻璃罩起来?
文章插图
图片:故宫门上凸出来的“疙瘩”剧照随着社会的变迁,现在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没有了这“疙瘩”,所有有很多人都不知道故宫上的疙瘩到底为何物。在古代这疙瘩是很常见的,不仅是皇宫大门上有,富贵人家的大门上也会有这个疙瘩,叫做门钉。而这门钉最初的出现并不是为了美观,而是有实用意义。古代时候的建材原料有限,家家户户的大门都由木头加工制作而成。要知道,在那个时期是没有复合木板的,也没有那么大的树木可以直接做成大门。所以只能靠木匠用工艺将一块块木板拼接起来。像故宫的大门,属于最雄伟级别的,自然要做得气派,因而就需要更多的木片拼接在一起。
故宫大门上为什么会有许多“疙瘩”?还要用玻璃罩起来?
文章插图
图片:皇宫大门的门钉剧照一扇大门是怎么拼接起来呢?这个过程就必须要用到木钉了,有时也需要将木板凿空,用绳子穿插而过,这样拼接起来的大门更加坚固且美观。不过,这样的拼接手段也有一个缺陷,就是木钉的头部会裸露在外面。由于木钉头部部分非常尖锐,开门时一不小心就会划伤人们的手。而且裸露出来的木钉还不美观,所以古人想到了一个绝妙之法。就是用东西将钉头部分给套起来,这样就伤不到人了。最初,是鲁班诞生了这个创意,并且付诸于实践。于是,最初的“门钉”便产生了,只不过当时的门钉是木制的,经不起岁月的打磨,比较容易损坏。后来,墨子在鲁班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把木制门钉升级为铜制门钉。后来,铜制的门钉就慢慢取代了原有的木制门钉,现在我们所看到故宫大门上的门钉就是铜制门钉。
故宫大门上为什么会有许多“疙瘩”?还要用玻璃罩起来?
文章插图
图片:铜制门钉剧照众所周知,在古代之时,等级制度森严,帝王为天下九五之尊,地位最高,随后是百官,再到平民等,地位依次递减。清朝皇帝将这门钉视作天子的威严,制定了相关的使用条例。例如只有皇宫大殿的大门可以使用八十一个门钉,其中横九个纵九个。而王爷府宅的大门则只能用四十九个门钉,其中横七个纵七个。按照这样的尊卑等级,门钉依次减少。可见,在专制独裁时代,统治者费尽心思的强调“尊卑等级”,尽显皇帝的尊贵优越。
故宫大门上为什么会有许多“疙瘩”?还要用玻璃罩起来?
文章插图
图片:门钉尽显皇帝的尊贵优越剧照此外,统治者的这个规定不仅是明面上的显示尊卑,通过门钉的数量来区分身份地位的尊卑等级。还有一个隐晦的提点作用,就是暗示了天下众人,什么身份地位就修建多大的府宅。所以说,就是家财万贯之人也不能毫无限制的修建巨大府宅,只要社会地位达不到,门钉数量就会受到限制。如此一来,府宅规模也就无法扩大了。由此可见,封建时代的人们不仅要受到思想上的束缚,就连修建自家府宅也要遵守方方面面的规矩。
故宫大门上为什么会有许多“疙瘩”?还要用玻璃罩起来?
文章插图
图片:自家府宅剧照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于门钉的认识应该都差不多了。那么这故宫的门钉上为何要用玻璃罩给罩起来呢?其实这么做,主要是和古代的习俗有关。在一些清朝文人的笔记中,有着这样的记载:每年的元宵节时,京城的百姓就会汇聚到皇宫大门处,去摸一摸这门钉,沾些喜气,祛除身上的邪气。而这一天,皇帝也准许百姓们这么做,毕竟有利于增加百姓对帝王的崇敬之情。所以每当元宵节,皇宫的大门外就特别热闹,甚至有些人不远万里赶来,只为摸一摸这门上的门钉。
故宫大门上为什么会有许多“疙瘩”?还要用玻璃罩起来?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故宫的门钉在那时,老百姓一年下来只有一次摸门钉的机会,即使被摸坏了影响也不大,皇宫里安排人换上新的就是了。皇帝坐拥天下,又怎会心疼几颗门钉?在帝王们的心理,百姓的崇敬才是最重要的。不过,时代发展到了今天,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有很多游客都曾听说古代摸门钉的事情,所以很多人到故宫游览时也想效仿。这事在古代算是平常之事,任由你摸。但现在就不一样了,这大门上的门钉,每一颗都见证了故宫600年的变迁,现今已经是国家级的文物,受重点保护的,岂能再随意供游客触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