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颜值+大智慧”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菜场

菜市场旧貌换新颜“高颜值+大智慧”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菜场
“高颜值+大智慧”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菜场
文章插图
不断升级转型的浦东菜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来感受人间烟火气。 □本报采访人员 朱泉春 摄【“高颜值+大智慧”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菜场】■本报见习采访人员 张诗欢
本报采访人员 章磊
周日上午9点多,家住秀沿路的老李照例到家门口的康叶菜市场采购,在一家海鲜档口前,老李挑挑看看,请老板捞了点虾。几乎在老李付完款的同一时间,菜场西门口上方的电子大屏“跳动”了一下,“实时交易统计”一栏显示场内刚刚生成了一笔“单价140元/千克、数量0.392千克、小计54.88元”的交易,这笔交易正是来自老李光顾的档口。
位于秀沿路2751号的康叶菜市场,今年元旦前刚刚改造完毕、重新开业。一改过去硬件设施老化、空间布局落后的面貌,不仅有“高颜值”,还有“大智慧”加持。但这些还不够,上海康叶菜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严丹说,希望把更多百姓对“最后一公里”的期待吸收进来,赋予传统菜场更多可能性。
一张大屏一台秤
大理石地面光亮洁净、档口分区合理清晰、超高吊顶宽敞通透、发光灯牌焕然一新……走进如今的康叶菜市场,难以想象几个月前这里还是因“脏、乱、差”等问题,被周边居民诟病的管理难点。
改变从何而来?严丹说,去年作为运营方正式接下康叶菜市场后,便在相关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了完善的改造提升方案。“上海实体菜市场转型的浪潮不断推进,可以看到这种最传统的市场形式不断焕发生机,转型是利百姓、利经营户、利企业的。”
“智慧化管理”是康叶菜市场的升级方向之一。菜场西门口的电子大屏,实时监控着菜场每家档口的交易情况,还可以显示每天各时段的销售情况和消费者支付方式,哪个档口满意度最高、哪个档口人气最旺、哪些菜品卖得最好,“全盘托出”,为市场方、经营户决策提供参考。
蔬菜经营户赵海峰在这里开设档口已经六七年了,对他来说,最明显的变化便是传统电子台秤变成了智能称重收银打印一体机。“智能机两块屏幕分别面向顾客和我们,结算过程看得清清楚楚,顾客放心,我们也方便。这个系统还和手机App绑定,不用算账,回家打开手机就能知道今天卖了多少。”赵海峰说。
此外,菜场还添置了专门的检测室、公平秤区域和监控室,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
菜场里来了更多年轻人
改变并不只有背后的“高科技”,在看得见的各类硬件设施上,市场方更是事无巨细。
康叶菜市场是康桥镇域内面积较大的菜场,周边居民居住密度大、客流多,但一直没有公共厕所。一名经营户告诉采访人员,过去用厕得去临近的火箭村,一来一去要花上20分钟,很耽误时间。为此,菜场在改造过程中专门在外场新建了一个公共厕所,对因此衍生出的维护清洁费用和人员成本,严丹觉得“经营户的感受更重要”。
外场的改变还有很多:大量占道的“僵尸车”被统一清除;停车场布局通过划线分区优化,可同时停放一百多辆车;新配备了车辆道闸、灯光和监控设备,并增配专职保安。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菜场内场,市场方还改造了排水系统、安装了中央空调、增加了灯光照明、修缮了消防安全系统、增加了烟感喷淋系统,多层次、全方位地为周边消费者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康叶菜市场特意“牺牲”了不少经营面积,在菜场开辟出一块休息区域,服务经营户和顾客。“老年顾客来买菜可以有地方坐一坐,部分经营户也有条件把孩子带来身边,安心做生意了。”严丹说。
环境变好了、停车容易了,不少经营户还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踏入菜市场,拥抱挑挑拣拣的家常情趣。
用“烟火气”点亮美好生活
菜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贴上了“湿哒哒”“乱糟糟”“闹哄哄”的标签。事实上,2012年起,为了改变菜市场建设与群众需求、经济发展、城市形态不相符的现状,上海便开始探索菜场转型新模式,对菜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
在浦东的菜场升级转型浪潮中,已有多种新模式顺势而生。康叶菜市场这样的传统菜市场代表,则浓缩着最熟悉的市井烟火气。今年,康叶菜市场还将对外立面和外围商铺进行改造,引入更多品牌商户,甚至是一些夜宵商户。效果图上,有些复古味道的“康叶邻里汇中心”,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