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珠山|“复活”兵马俑的人们( 三 )


用光与影“复活”秦兵马俑,还有不一样的方式。
陕西秦皇大剧院演艺有限公司编排了充满秦文化符号的史诗舞台剧《秦俑情》。兵俑“复活”,唤醒沉睡的地下军团,带领观众穿越2000多年的时光,回到那个属于英雄的时代。
舞台上,灯光暗,音乐起,拿着火炬的“复活”兵俑“小秦将”在台上格外显眼。这个角色的扮演者为25岁的舞蹈演员辛成,他戴着厚厚的面罩,穿着十几斤重的“兵俑服”,全身褐铜色,像刚从土坑里爬出来,奏响的军乐为其注入了灵魂,随着节奏变换动作,刚中带柔,干净利落。全剧在“小秦俑”与秦始皇的对话之中,慢慢走向高潮。
“我们推出的舞台剧《秦俑情》,从人性的角度,重新审视了秦兵马俑、秦始皇这些存在于宏观叙事之下的人与物。”陕西秦皇大剧院演艺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陈啸说,“同时,我们也希望能给观众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秦兵马俑的人文内涵,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演绎,讲好秦兵马俑的故事,让我们的秦兵马俑更有温度。”
有人说,史书轻描淡写,便是有些人的一生。而更多的人,只是被湮没在过去的时光里,没有姓名,没人记住。和人一样,文物也可能会消失在岁月的长河里。幸好,有那么多可敬的人,用他们的付出和坚守,留住了古老国度的余温,用奇迹,为秦文化乃至中华文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采访人员手记
“复活”文物还需形神兼备
陆晟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文物“复活”的概念,还仅仅停留在保护和修复的范畴内。诚然,保护和修复文物本身已然是一件化腐朽为神奇的壮举。但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群众对于文物本身的文化需求日益高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复活”了的文物不能再和它们的“前世”一样,处于“藏在深宫人不识”的状态,而应当作为珍藏瑰宝走进寻常百姓家。文物作为一方风物,承载着地域文化。人们从中可以窥视和体会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以及当时的社会形态、经济发展。因为有历史和艺术的积淀,所以文物本身更具神秘感和差异性,而这正是文化市场所青睐的。
“复活”文物,保护其完整性是基本要求。但在同时,我们也应当通过现代科技和创意,从全新的社会角度去审视和创作,让历史碰撞时尚,以赋予文物更新更多的人文内涵,让其体现出对于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真正让文物“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