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三角洲乃著名的水稻生产之地,为什么对明朝是“食之无味”?

越南红河三角洲(也叫北部三角洲),与我国领土接壤,也是国内游客经常去的旅游景点。红河三角洲地处越南北部,由红河与支流太平江(Thai Brinh River)冲击形成的平原,面积大约是15,000平方公里,可是却养活了2300万人口。
凡是大河冲击的平原,如印度的恒河三角洲、我国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都是土地肥沃,绝对种植粮食地方。越南的红河三角洲自然也是全世界著名的产粮区。越南是一个盛产水稻的国家,水稻一年盛产三季。红河三角洲的水稻不但养活了本国近亿人口,每年还有数百万吨出口国外。
熟知历史的朋友也知道,历史上,红河三角洲与岭南,就是秦末大将赵佗建立的南越国国土范围。越南的红河三角洲一带,有一千年时间是中国的郡县,是中国领土,直到五代十国时候才脱离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成为古代中国的藩属国。
明朝时候,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越南北部继唐末之后又一次归中原王朝统治。当时,永乐大帝在越南设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使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成为中国的郡县,然而仅仅二十年时间这个机构就被裁撤。
明朝为什么最终却放弃了这一块领土呢?要知道,古代社会是农业社会,粮食是能解决百姓生存需要与士兵打仗需要的生存物资。尤其在明朝中后期,也正处在“小冰河时期”,百姓都是普遍吃不上粮草,李自成农民一起就是由于流民饿得没饭吃只能“揭竿而起”。如果能占领红河三角洲这一处富庶的水稻生产基地,能解决国内的粮食供应问题,缓解明朝国内尖锐的矛盾,这不是很好事情?
我们需要看到,现在繁华地方,古代并不繁华。如现在海南虽然是世界著名的海边旅游胜地,但是在古代却是一个热带丛林聚集、瘴气疾病流行的夷蛮之地,末开化之地,乃朝廷罪犯的流放之地,听名字令人害怕的地方。
古代越南的红河三角洲也是这样。在明朝时候,越南也叫作安南,密集也是热带雨林,瘴气疾病流行。古代的瘴气疾病类似于现代的非典或者冠状病毒,只要闻到瘴气就会中毒身亡。而且在茂密的雨林中各种猛兽毒虫的出现,是不适合生存之地。
此外,当时明朝大军虽然攻下安南,驻扎在红河三角洲一带,可是反抗明朝统治的力量依然存在。这些安南本地反抗力量,不仅民风剽悍,也利用安南热带丛林的优势在各个地面制造军事叛乱。明朝中央王朝的行政规章管理体系在安南却根本无法发挥作用。
而且,明朝在武力强盛征服安南的时候,并不缺少粮食,当时明朝经过建国初期的休养生息,粮仓充盈。明朝运用军事管理的铁手腕对安南进行强硬管理,导致各地叛乱次数的爆发,虽然履行镇压叛乱活动。如此战乱频繁,很难进行有组织与高效率地农业生产活动。所以,由于镇压不了地方的叛乱,明朝最后也让安南脱离成为藩属国。
而且,明朝直接将越南并入其领土,不能像现在驻扎在日本和韩国的美军那样每年分配大量军费。因此,年营业额产生的税收无法弥补管理成本的缺口。每年税收才7万两,军费支出开支却是高达数十万两,在高峰期,每年将投资一百万两银子。
再加上随后的明宣宗朱瞻基受着儒家的“德政”思想影响,以及明太祖“不征之国”的祖训,也看到了郑和下西洋也是掏空了国库,花大力地守住安南没什么好处,还成为明朝的累赘。虽然“如食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经过了一番权衡,最后还是放弃了,让它成为藩属国。
红河三角洲乃著名的水稻生产之地,为什么对明朝是“食之无味”?】明朝放弃安南与红河三角洲,在现代看起来是很可惜,可是古代也不是失算。